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59场
数字经济工作坊
主讲人:韩艾(京东集团算法总监)
讲座题目:Global DSGE models
主持老师:李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邓小铁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曹光宇助理教授等
讲座内容:
韩艾详细介绍了京东商家智能助手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该智能助手旨在解决商家在入驻、经营等不同阶段的复杂问题。通过模仿平台咨询顾问的工作方式,智能助手能够提供24/7的实时咨询答疑服务,显著降低商家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在商家经营协作方面,她提出了多服务领域助手的概念。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数据分析、用户研究、供应链管理等,而多服务领域助手能够自动调度相应的服务角色,为商家提供高质量的经营建议和决策支持。
根据商家现实空间的经营决策需求,韩艾进一步阐述了算法空间Multi-Agent System。在这个系统中,Master Agent扮演着总管的角色,而其他如数据分析师、用研专家、供应链专家等则作为Agent,共同协作以提升商家的经营效率和决策质量。她还具体介绍了ReAct Agent的构建,Multi-Agent架构的挑战,以及AI agent落地的技术难点。与会嘉宾就大模型架构设计、Agent训练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61场
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曹光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主持人:季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讲座主题:混合目标下的行为策略与激励:关于中国空气治理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Hybrid Contracts, Multitasking, and Incentiv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s Air Pollution Controls)
讲座内容:
混合目标下的最优策略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研究领域。现有文献对于多目标决策的讨论大都基于线性最优契约,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混合目标激励常常是并非线性的。以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为例,地方政府的治理目标可以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两类。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其特征表现为“越多越好”;约束性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官员无法完成将受到惩罚。在中国,经济目标通常为预期性指标,而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扶贫等与经济发展存在拮抗关系的问题则多使用约束性指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曹光宇研究了代理人面对混合目标激励时的行为特征,具体而言,他探究了地方官员在治理空气污染与实现经济目标之间的行为特征。
曹光宇的研究基于中国空气质量指标(AQI)展开。由于目前我国环境治理常采用一年内空气优良天数作为衡量标准,日度指标AQI成为了实现断点回归(RDD)的合适指标。他定义了环境治理的“无力回天”与“胜券在握”两种状态,其中“无力回天”指已确定一年内空气优良天数无法达成年度目标的情况,而“胜券在握”指提前达到了该年度空气优良天数目标的情况。以上述两种状态在一年内的达成时间作为断点,该研究基于中国2015-2019年地级市样本进行了断点回归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无力回天”情况下地方空气质量会进一步改善,而“胜券在握”情况下空气质量会进一步恶化;如果面临较大的经济增长压力,“无力回天”情况下的空气质量改善将减弱,而“胜券在握”情况下的空气质量恶化会增强。进一步的企业层面研究结果显示,存在企业所有制的异质性,表现为国企在“无力回天”情况下将承担更多的环保压力,而非国企在“胜券在握”情况下享受更多的生产红利。
曹光宇提出了理论模型来解释上述实证结果,并进行了机制分析。研究发现,随着政治激励变强,“无力回天”情况下地方官员将更加竭力治理环境,努力减小所受惩罚;“胜券在握”情况下地方官员会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经济方面的绩效。他也探究了地方官员在环境治理上的内在激励,发现内在激励将使“无力回天”与“胜券在握”两种情况形成对冲,减小差异。最后,曹光宇探究了以约谈为主要方式的中央监督所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中央收紧监督力度,外地调度过来的官员将受到更大的环境治理行为影响,说明了自上而下的运动式治理可以缓和外地官员追逐经济利益而轻视环境治理的行为。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62场
宏观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韩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
讲座主题:国际收支统计原理与实践
主持老师:李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陈仪副教授、韩晗长聘副教授、李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赵波长聘副教授、余昌华长聘副教授、李明浩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国际收支统计采用国际通行标准,用于衡量一个经济体涉外经济发展和跨境资本流动状况,是四大宏观经济统计中,唯一的对外部门统计。韩健的讲座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一是国际收支统计原理及构成,侧重介绍全球通行的国际收支统计标准及最新发展;二是我国国际收支统计实践,历经40年发展已形成中国特色国际收支统计之路,并分享对部分国际收支议题的理解;三是我国国际收支中长期演变,涉及我国国际收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双向投资以及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状况。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63场
经院-全健院
“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杜馨茗(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讲座主题:Trade, Trees, and Health
主持人:潘聿航(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秦雪征教授、石菊长聘副教授、姚奕长聘副教授、王耀璟助理教授、袁野助理教授、梁远宁助理教授、庄晨助理教授、Kevin Devereux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黄成教授、孙宇副研究员、吕蓓妮助理教授、林昊翔助理研究员、杨佳楠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杜馨茗与其合作者的研究中对国际贸易引起的森林砍伐与广泛的健康结果下降之间的级联机制进行了探讨,这种健康影响在远离贸易活动发生地的城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研究以巴西为例,在过去二十年中,巴西大幅增加农产品出口以满足全球需求的上升。杜馨茗发现出口冲击导致当地农业用地面积显著扩张,与之对应的森林覆盖面积也出现了减少。由于缺失了本应过滤和吸收随风传播的空气污染物的森林,这些地方会出现大气变化。利用这些大气连接的准随机变化,确立了上游地区森林砍伐与下游地区空气污染增加和过早死亡率上升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中死亡效应主要由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结论显示出贸易的巨大健康外部性:在过去二十年中,巴西有超过50万的过早死亡。这相当于在研究期间每1美元农业出口的统计生命价值损失0.14美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2022年下半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2023年9月新增 “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工作坊”,10月新增“数字经济工作坊”,目前学院共有12个工作坊开展活动。
截止2023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811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2022年举办了173场活动,2023年举办了225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禾轩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