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2014两会笔谈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许云霄: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力资本投资

发布时间:2014-03-13

 许云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其中第13个具体任务是科技体制改革,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决定》全文2万1千多字,关键词“创新”出现了44次。本文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力资本投资。

1、重视实物资本投资 —— 中国的投资冲动怪圈及房地产泡沫崩溃的启示

在2012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作了主题发言。他指出,中国存在投资冲动怪圈问题: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就业压力,总是竭力争取项目,扩大投资规模。投资呈不断上升趋势,投资热就不可避免地形成。投资过热伴随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和产能过剩,而通货膨胀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情况,中央政府不得不紧急“踩刹车”,转而实行紧缩政策,而财政、信贷两闸门一关,投资被压下去,物价上涨的趋势也不会减缓,加上各种外界因素,经济就容易陷入滞胀局面。于是地方政府就向中央政府诉苦,中央政府随之又重新转向刺激经济的政策,如此往复,便产生了中国经济的投资冲动怪圈。

投资冲动怪圈较好地解释了中国存在的过度实物资本投资的问题,与此相对应的便是实物资本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呈现居高不下的态势。在2000年之后的大部分时间内,实物资本投资稳定地占据着三分之一以上的贡献率,对GD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的2009年,由于进出口的持续低迷和消费的低迷,实物资本投资更是占据着超过90%的贡献率。与此相应,实物资本投资对GDP的拉动率也比较高,其2000-2013年的均值达到了4.3%。在这其中,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按照管理渠道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成为中国经济最强劲的驱动力。由此引发的炒房投机热直接导致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价格直线飙升,“蜗居”、“蚁族”现象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担忧,厉以宁指出:“现在房价这么高,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毋庸置疑……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资产泡沫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因此,如果泡沫破裂,就会影响到所有的房地产公司、所有因为信贷而购房的人,这样的话就会出现房屋贷款的危机;也会影响到股市,股市的泡沫在炒作过程中可能上去,但随着实体经济的下来也会下来。”可以看到,资产价格飙升、居民福利水平下降,这一切问题的根源仍然是来自于实物资本的过度投资。

迪拜危机的发生无疑同样为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近年来,迪拜以建设中东地区物流、休闲和金融枢纽为目标,推进了3000亿美元规模的建设项目。在此过程中,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加,债务总量达到了近800亿美元。在迪拜,工地遍布全城,而且动辄就是“世界最高”、“世界独有”或者身价百亿的项目。为了进行这些项目,迪拜政府与其所属开发公司在全球债券市场大举借债,筹措投资资金。而这些投资无数的项目却难以在短期实现盈利,最终让迪拜一步步走上债务危机的道路。危机的发生导致其元气大伤,房价下跌、建设项目纷纷被取消,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当中。无独有偶,中国正发生着和过去的迪拜类似的情况:过去10 年里,中国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这个称号当之无愧,因为中国每年新建建筑总量——实物资本投资,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在这个过程中,“迪拜模式”对中国人的诱惑力日益上升。这几年,一座座摩天大厦在中国多个城市拔地而起,成为很多城市最重要的形象工程。然而,迪拜危机启示我们,任何过度依赖实物资本投资的经济是不稳定的,其中孕育着极大的风险和危机,如果不能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将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2、轻视人力资本投资 —— 中国教育发展情况及问题

人力资本投资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发展教育事业。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到2010 年底,中国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3038 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9.1%,“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3%。而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龄人口和学校则逐年减少,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阶段的供求关系明显宽松。整体来看,中国的教育事业呈现良好发展的态势。

但是目前中国的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问题之一是高校中农村学生减少和农村的教育危机。从1989年至2012 年,我国高校农村新生的比例总体在逐步增高,从1989 年的43.4%到2003 年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2005 年已达53%。但与此同时,来自部分重点大学的数据显示,农村学生的比例正在下降。如中国农业大学农村新生的比例,1999 年至2001 年均在39%左右;但2002 年之后开始下降,2007 年跌至最低仅为31.2%。中国的劳动力构成中农村劳动力的比例很高,而农村学生比例的减少会导致中国未来的整体劳动力素质下降,而且不利于教育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问题之二是财政教育经费虽然逐年提高,但是距离发达国家仍然有不小的差距。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2%,比上年增加0.3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值。但是,该数字和世界水平相比都存在差距。从全球视角看,薛涌在其《怎样做大国》一书中曾引用过《经济学人》2005年出版的教育投入在GDP中的比值进行跨国比较的数据,结果显示中国为2.2%,美国为5.6%,挪威为6.9%,瑞典为7.7%,丹麦为8.3%,世界平均水平为4.5%。仅看中美之间的对比,2009年在同样的金融危机导致的刺激性财政政策中,奥巴马签署的总额达787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法案”中,投向教育的经费达到920亿,其中,156亿美元用于增加联邦奖学金,130亿美元用于接济公立中小学中的低收入的学生,122亿用于接济残障学生,21亿位用于接济低收入的儿童。也就是说,至少占总额5.4%,占教育经费近一半的费用直接用于学生;而中国的4万亿财政政策计划中,45%为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占25%,农村卫生基建占9.25%,生态环保占8.75%,保障性安居工程占7%,而用于医教文卫事业的总额却仅占1%,以2008年第四季度为例,新增的1000亿元工程项目资金中,只有44亿涉及到教育事业发展,中美之间的对比清晰地显示出两国对于教育发展重视程度的差异。

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力资本投资,未来中国在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方面还大有可为。

过去的国内外经验表明:不仅要重视实物资本投资,更要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才能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