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2014两会笔谈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王跃生: 如何看待对外贸易增速

发布时间:2014-03-03

 王跃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

不久前,国家相关统计部门公布数据,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6万亿美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体。不仅如此,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一月份的我国外贸易增长速度达到10%,扭转了过去一段时间的下降局面。这一数据的公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们认为,对外贸易增速的提高当然是好事,利用发达国家经济好转的时机扩大我国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是有利的。

但是,正如我们不能认为中国GDP增长率高就一定好,增长率降低就一定不好一样,对于贸易数据,也不能做高就好低就差的简单解读,而应当做更深入具体的分析。从过去若干年来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格局看,从我国的低成本出口主导发展模式带来的结果看,特别是从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战略转变来看,我们认为,对我国外贸的关注,除了总规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贸易结构,贸易方式、贸易利益等方面。总体而言,未来若干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速的适度降低,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有益的,它有助于实现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改变,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是十八大确立的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题中之意。

众所周知,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将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同时通过加工贸易的形式实现对中国低成本劳动力和廉价资源的利用,中国也由此而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大量进口零部件、原材料、资源型产品,在国内进行生产制造或简单加工,大量出口制成品,并由此形成了中国对外贸易大进大出的高速增长格局,进而带动就业和经济的高速成长,成为第一大贸易体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由于中国在贸易结构、贸易方式和贸易利益上的局限,中国并未能获得最大出口国、最大贸易体的应得收益,反而带来了许多负面后果,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恶化、贸易摩擦等等。

如今,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转型升级的新时代。十八大正式确立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增速从过去的超高速增长进入到中高速增长阶段。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也应从过去注重数量的粗放增长进入到注重贸易质量的集约发展轨道。对外贸易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至少包含着如下几方面:

其一,贸易产品结构从失衡走向均衡。过去的进出口虽然规模巨大,但产品结构失衡,以中低水平制成品为主,许多更是简单加工,是一种低附加值的出口,还大量消耗国内资源、劳动力、环境。未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中低端制造业的对外产业转移,贸易结构必将发生改变,从中低端产品贸易转向中高端产品贸易,从进口资源在国内加工变为直接在国外资源富集地建厂生产,从简单加工装配向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转变。所有这些必将显著提升我国的贸易结构质量。

其二,贸易地区与贸易伙伴的多元化和均衡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与发展中国家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贸易区域结构也将发生重要变化。除了主要发达国家仍将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之外,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也将成为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目前,周边发展中国家(如东盟国家)的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非洲、拉美等地区与我国的贸易关系也迅速发展。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经贸关系必将日益紧密,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等战略的启动,必将大大推进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实现贸易的区域平衡。

其三,贸易方式将从过度依赖加工贸易向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均衡发展转变。过去若干年,中国子国际分工中扮演简单加工制造者角色。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特别是我国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的大幅上升,在简单加工装配方面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中国的加工制造角色将部分被其他发展中国家取代。这样,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会明显下降,呈现出与一般贸易均衡发展的局面。

其四,贸易利益的获取将有所改善。以往的贸易模式下,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贸易体之一,但由于贸易结构、贸易方式的局限,我国所获取的贸易利益并不高,贸易效率比较低。未来,随着我国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提升,随着贸易结构改善,我国企业参与对外贸易获得的利益将会显著改善。

以上几方面,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型进程而必然要发生的对外贸易领域的转变。如果对外贸易领域没有这些转变,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就很难实现,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角色也就不会发生改变。实际上,上述转变许多都已经开始。然而,必须注意到,如果对外贸易领域发生了上述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速必将受到影响,有所降低。因为,从中近期来看,能够促进我国外贸大幅度增长的仍然是一般制成品的出口,是加工贸易的增长。但是,正如我们不能靠过去那种过度投资刺激经济,靠重复建设和过剩产能而带动经济增长一样,我们也不可能依靠重复过去的简单加工出口的做法而刺激外贸的增长,否则既难于持久,也会到来更严重的后果。

总之,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看,我国对外贸易将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协调发展,同步转型升级,不支持过高的增长速度。或可说,对外贸易总体增速的适度降低,是检验外贸转型升级的标志之一。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