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在和平发展的旗帜下,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此概念提出一年半以来,国家成立了“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政府和民间都引发了热烈的探讨,不断有专家学者为之建言。除了相应的机制构建和硬件建设,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也上升到相当的高度。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名字本身,就体现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一路一带”直接继承了“丝绸之路”的遗产,利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所创造出的灿烂历史,作为促成当今合作的重要情感纽带。
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之间,直至16世纪依然在使用,作为连接古代亚非欧最为重要的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中国国力强大的象征,也给沿路各国带来了长久的繁荣和富庶。以“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中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标志性理念,体现了中国旨在与各国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望,具有相当的感召力。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它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不难看出,这一区域在族群、文化、社会制度上都有着显著差距,并且包含了中东、南亚等热点集中,各方势力角逐的地区。尽管这一提议是在中国综合国力已经得到显著提高的背景下提出的,但在当前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下,考虑美国和其它区域大国可能的干预,如何减少“一带一路”在构建过程中的阻力,并且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团结区域内各国成为国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密切相关。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一般认为软实力包括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方面,与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硬实力相区分。任何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都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寻找力量,对于中国而言,儒家思想包含的仁义礼智、见利思义与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虑到“一带一路”所涉及国家多样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强调互惠和谐的传统儒家文化在团结大多数国家,减轻意识形态差异对于国家合作的干扰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儒家思想中对和谐的强调通过“见利思义”和“中庸尚和”两个方面表达。“见利思义”是儒家思想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换言之,就是合作的原则。它要求在人和人的合作中,要心中有他人,做到利人利己,而不能光想自己不想他人,损人利己。
“见利思义”,通过仁、义、礼、智、信等不同的方面来实现。“仁”被孔子视为最高的道德准则,是儒家对于理想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设想,体现在家庭关系上是孝道,而体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则是大国保护小国,邻国互帮互助;“义”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不管是国际间还是人际间都强调不能恃强凌弱,要符合道义的要求;克己复礼,用“礼”来节制人们行为,防止过分追求一方的经济利益而对他人正当权益造成损伤,同时用“礼”来调节已经出现了的矛盾;而实现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并且处理好可能的危机与矛盾,则需要“智”的作用,用智慧的方式实现利人利己或者至少利己不损人;“信”是指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国家之间、个体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五个方面不可或缺,其核心目的都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在现代社会,国家利益超过意识形态成为国际关系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只有让相关国家充分相信“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确确实实为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并且中国作为负责任、守信用的大国,不会背离最初的初衷,才可能让各国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另一方面,只有始终秉持着“见利思义”的信念,才能在建设和发展“一路一带”的过程中不因为过分追求单方面经济利益而损害其他参与方的权益,尽可能降低潜在的摩擦与风险。
“中庸尚和”则是儒家处理不同观点不同利益诉求的态度,换言之,处理合作中矛盾冲突的原则。在社会群体的合作中,不管如何努力试图协调参与各方的主张,不一致总是普遍存在的。儒家倡导“尚中贵和”的理念,《中庸》有言,“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谓“中”指适中、中正;所谓“和”指和谐、调和。“中”与“和”协调起来,方可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这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求大同存小异”。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求在处理问题时把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走极端的路线,亦即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做到知己知彼;另一方面求同存异,对于不一致的意见积极参考。既考虑各方的共同利益、根本利益,也充分顾及到少数者的利益,从别的方面加以补偿。
“见利思义”与“中庸尚和”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在增强凝聚力,缓和紧张局面,处理尖锐矛盾等当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即使放在当今也有着无可比拟的文化感召力。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诸多潜在的问题,硬件的解决与基本实力的准备是一方面,而软实力的展示与号召则是另一方面。如果使用恰当,软实力可以对硬实力起到巨大的乘数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利人利己”的互利共赢理念,以“中正和谐”的方法化解可能的分歧,不仅对于“一带一路”的建设,更对长期内我国价值观正面国际形象的确立和传播有着重要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推手。
(作者系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