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2016两会笔谈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张 延:工匠精神与“干中学”

发布时间:2016-03-18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在宝钢冷轧厂流传一个“一把刷子”的故事。一个工人偶然看到运来的钢卷两端有些废屑,就拿了把刷子,把两边给刷干净了。结果这批钢板成品率一下就上来了,汽车用钢板的成品率不高一直是冷轧厂的一个重大技术难题,可是它无意中被一个工人给解决了。从此以后,热轧钢卷两边要用刷子刷就成了标准工序了。 

一位宝钢的工程师说:“你从引进轧机中的工艺手册中绝对找不到这个操作工序,这是个诀窍。”后来他去国外轧钢厂考察,也看到了刷子,“我一看那把刷子就知道是干什么用的。”显然,如果没有实践,是不会发现这把刷子的,也许我国的汽车用钢板至今还要大量进口。结论:工匠精神就是一把刷子解难题的“干中学”。

日本或德国产的设备,在德国和日本安装运行效果就很好,拿到我们国家再安装,运行起来效果就是不行,而且怎么都找不到毛病。一些企业就有这样的问题。从德国买来的机器部件自己组装起来以后,开始的一段时间机器运行总是比较困难,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后来为此我们请来德国的工程师帮助安装。

我们惊奇地发现,德国工程师的高明之处仅仅在于:在安装机器之前,用砂纸将每一个螺丝钉打磨一下,然后再安装,结果机器运行良好。原来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而机器原来所需要的磨合期,实际上是机器在运转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运动和摩擦来打磨螺丝钉的过程,难怪需要一段时间了。 

日本人、韩国人也曾埋头向发达国家学习,但他们的学习从来就不是机械地模仿跟进,而是力图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努力在学习技术中获得创新的能力,在干中学,这就是他们能够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中韩两国引进技术会有如此大的差距?这是因为韩国不允许成套引进生产设备,非常注重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许多领域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投入之比达到1∶5-8,使本土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与他们相比,我国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严重脱节,两者的投入之比为1∶0.08。由于长期不注重消化吸收,使得我国许多产业很难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误区。中国的某些产业尽管已搞了多轮引进,但仍然停留在拧螺丝钉的层次上。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匠精神就是干中学,在引进、消化吸收中再创新。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