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2016两会笔谈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赵晓军:金融与实体协调,营建全面风险防范体系

发布时间:2016-03-09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我根据自己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几个省对民营企业的调研,发现大多数民企现在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个别民企因为资金问题已经面临倒闭。民企的经营不善,有其个体的问题,但也有宏观决策部门的政策导向,这中间有个重要中介——金融部门,他们没能很好地融入整个宏观经济中。如果将下行压力理解为经济的一次下行波动,面对这样的风险,我们的宏观经济部门应如何进行决策,以使风险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最小呢?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如下三个主题:第一,系统性风险的防范策略;第二,如何理性对待当前金融监管;第三,吸取有益经验,创新建立全面风险控制体系。

如果做一个比喻,系统性风险就像洪水,它会冲击一国经济的各个部门。为简单起见,将经济分为国有金融机构、合资银行、国企、民企四部门。这四部门可比拟为四座城堡,那么作为一个整体,如何应对洪水?中国古代有个神话故事叫“大禹治水”,禹的父亲鲧采取堵水的方式治水,修建了很多堤坝,结果洪水流向最矮的堤坝,治水失败。禹采取修建沟渠,引导洪水流向纵深,一方面消除了洪水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可将其用于沿线灌溉,最终彻底将洪水治理。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非常类似当下的经济情形。首先,国有金融机构、国企最先构筑高大的堤坝,抵挡系统性风险这场洪水;其次是合资银行,也能构筑坚强的堤坝,能暂时躲过洪水;而民企是没能力,也没意识构筑堤坝,最终作为泄洪的场所,尽数淹没。民企的巨大冲击,带来的社会问题,将是更大的冲击,会侵蚀国有部门、合资银行等修建的堤坝,最终经济会受到全面冲击。这就是鲧的治水法,采用堵而非疏导,最终洪水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以上各部门各自为政,部门利益考虑过多,另一方面是决策部门没能从宏观的角度设计一套系统的、科学的防范风险的方案。

治水其实是一个宏观行为,它要求我们摈除部门利益至上的狭隘观念,要整体考虑,各部门分流洪水,共同分担系统风险。这其中要求每一部门都要有相应的担当精神,共同治水;也需要决策部门的科学规划,有条理、有步骤地进行。这就是大禹治水,而大禹也即我们的决策部门。因此,在面临系统风险时,我们应采用大禹治水的精神,多角度、全方位建立风险的共担机制,协调各部门共同抵御风险,此即系统风险防范策略。

接下来讨论如何理性看待当前金融业监管,如何从“大禹”的角度看待系统风险这场洪水,这里重点讨论银行业的监管。银行业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存在经营不规范,贷款风险较大等问题,为保障广大储户利益,国家设立专门的银行业监管部门,用以规范各银行的经营行为。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这种以储户利益为导向的监管策略是正当的。当经济发展趋缓,这种保守的政策导向会导致经济体进一步恶化,最终损害广大储户的利益。因此,我们的银行监管部门不仅要担负规范银行经营行为的重任,还要注意协调银行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在经济情况好时,政策紧一点,当经济趋缓时,政策松一点,这有利于整体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政策的顺利实施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因此我们的决策部门,尤其是监管部门应更多地从宏观整体来思考问题,突破部门利益,关注整体收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下行时,单一的市场经济制度不奏效,需要多方位宏观政策组合,才能刺激经济增长。而银行业是联系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与微观企业的重要桥梁,要勇于担负这样的责任,帮助经济快速恢复。简言之,监管部门的决策出发点应落脚于宏观整体。

营建全面风险控制体系,不仅需要对监管部门有所期盼,也需要从现有实践中吸取有益经验。全面风控体系要求经济中各部门协调发展,共渡难关,以银行为纽带的部门间协调将会是主要推动力。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产品特点都有一定了解,同时银行对于市场信息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在一定条件下,银行可以将两方面信息对接,实现民营企业与市场的更好对接,帮助民企脱困。我在调研北京市顺义村镇银行时,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像这样急借贷方之所急,协助借贷方共同解决困难,才是全面风控的体现。当然,全面风控体系的内容远不止于此,而这些微观层面的实践经验也为我们提供有益经验。

最后,为建设全面风险控制体系,我们需要整体宏观的视角,需要有长远目光,需要有担当的精神,需要我们“仰望星空”。同时,也需要我们打破部门利益的狭隘观念,协调经济各部门共同分担风险,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实践。银行监管部门应以“大禹治水”的气魄与胸怀统筹规划。银行应积极发挥纽带作用,协调多部门共进退,共渡难关。而我们的民企也应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积极的风控意识,避免不必要的经营风险。如此,系统风险可最终被治理,而“凤凰涅槃”后的中国经济将更加强劲,更具抗风险能力。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