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2018两会笔谈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两会”笔谈】陈凯:应对老龄化,多角度推动第三支柱养老

发布时间:2018-03-20

陈  凯

北大经济学院副教授

chen.kai@pku.edu.cn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已成为近年“两会”提案中的高频热词,今年也不例外。在这次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合理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合理、提高这三个关键字表明了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走向。同时,国务院在近日通过了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这表明探索十年的养老金“第三支柱”即将落地。届时,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钱会有一定额度在个人所得中列支,扣减个人所得税,待到未来领取时再纳税。从国外经验来看,此类政策有助于鼓励年轻人进行养老储备,而一些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出台将会对我国的保险行业和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和长期的影响。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主要是指政府对于个人部分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在个人领取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保险金时再进行征缴。早在9年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文件)文件中首次提出要适时开展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之后几年间这一概念被反复提及,尤其是近三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步伐越走越快,人口年龄结构不断恶化,在国务院印发的一些文件中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被反复强调。那么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未来将在我国的第三支柱养老制度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下面,我们首先分析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构成和问题。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大多数的国家类似,是一个“三支柱”的体系,但这三个支柱发展的十分不平衡。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一支柱,主要作用是提供个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保障。虽然覆盖面很广,但在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保障水平和持续能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亟待改革;第二支柱是企业补充型养老保险,目前我国针对不同职工提供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然而,其主要问题是覆盖率太低,截止2016年底,全国参加企业年金的企业仅为7.63万户,参加职工为2325万人,大多数人缺乏保障,只能依赖第一支柱;最后,个人储蓄型商业养老保险,也就是“第三支柱”,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自愿选择购买,主要包括年金产品和储蓄型长期寿险产品。由于起步较晚,其投保参与率也很低。在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持续下行和企业年金的覆盖面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企业职工需要依靠自身的积蓄来养老。因此,第三支柱养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尤为重要。为了填补潜在的缺口,国家已经在2016年颁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推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体现了政府对于快速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支持态度。

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的形式和作用。前面提到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这也是2018年“两会”上讨论的热点之一。通过税收激励政策,让个人更愿意用税前的收入来为自己的未来的养老进行储蓄。同时,由于个人购买了久期较长的养老保险产品,养老基金的规模得以提高,保险公司可以更有效的配置长期资产,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从而稳定了金融市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平滑个人未来的收入水平。正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品名句所言“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完。但比这更痛苦的是人活着,钱没了。”话糙理不糙,这里其实蕴含着很深刻的金融含义,个人的收入在进行储蓄和投资时一定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包括市场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长寿风险。投资股市基金收益水平很难保证,存银行可能因为通货膨胀造成财产缩水,加上生活医疗水平提高带来的寿命延长,未来真的很有可能出现小品里面提到的“人活着,钱没了”的情景。养老保险,尤其是个税递延型的养老保险可以督促个人将工作期间的部分收入存起来,由保险公司承担收益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预期寿命延长造成的长寿风险,从而保证个人在退休后还有稳定的收入。

虽然个税递延养老保险是构建第三支柱养老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唯一手段。

首先,个税递延这一制度在我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我国目前的缴税是由单位代扣代缴,而不是西方一些国家的申报制度。这种制度造成个人所得税率很难确定,虽然是个人的税收优惠和递延,但购买时却一定要通过公司和雇主购买才能享受政策优惠,这种情况下税收激励的效果大幅降低,很难起到欧美国家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一些专家和学者的测算中也发现,个税递延固然能够增加个人的终身效用,但具体落实到我国国情,这一增幅有限。其次,我国个税人群有限,个税递延型养老险未来能惠及的人群规模其实并不会太大。因此,我国的第三支柱养老制度不必只靠保险产品,完全可以依托金融市场建立综合养老金融服务。归根结底,第三支柱养老制度的目标是为居民提供更多更稳定的退休收入。而除了保险之外,银行、基金、证券等行业也有各自的特点,都可以为第三支柱养老贡献一份力量。相比保险公司,银行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其网点较多,账户管理和托管经验丰富,加上长期以来建立起的信誉,可以让大众更放心地将养老储蓄交于他们进行投资。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的优势在于投资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养老资产的收益水平并管理市场风险。保险公司当然也有自己的强项,其销售能力是经过长期积累获得的,值得信赖,保险精算队伍则具有在养老金领取阶段管理好长寿风险的优势,还有养老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也是保险公司的优势所在。

因此,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尤其是第三支柱养老制度建设不能只依赖“个税递延”养老保险这一种方式,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在一个大金融的概念下,综合发挥保险、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多方力量,从多个角度共同推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让全社会的养老体系基础更加稳固,居民的养老收入更有保证。


附:作者简介

陈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教授、精算学博士、北美准精算师。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精算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养老金保险设计以及定价、量化金融学、全面风险管理。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保险学会等多项课题。连续多年参与撰写《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在《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保险研究》、《金融论坛》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