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2018两会笔谈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两会”笔谈】吕随启:“新经济”与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8-03-13


吕随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lvsuiqi@pku.edu.cn


3月3日,2018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过去5年,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经济实力迈入新台阶。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经济”发展也是2018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看点。那么究竟什么是“新经济”,为何“新经济”会在当下的背景下兴起,关于“新经济”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呢?


一、“新经济”的概念

“新经济”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6年底美国《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里,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众所周知,最近几年的技术创新主要来自信息技术的创新,以至于过去人们常常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新兴行业笼统地视为“新经济”。而在今天,技术进步的内涵已经大大扩展,除了信息技术以外,类似人工智能等其他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从而“新经济”的内涵也更加丰富。

2016年的“两会”首次将“新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公开阐述“新经济”的内涵。市场普遍所理解的“新经济”,基本上围绕在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节能与环保、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服务与研发、金融服务与法律服务等。其实“新经济”不仅限于第三产业,同时涉及一、二产业。比如第三产业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这些新兴产业与业态,以及工业制造中的智能制造、定制化生产,第一产业中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都属于“新经济”范畴。

因此,“新经济”的“新”体现在了诸多方面,如新的技术、新的行业、新的业态、新的驱动力、新的盈利模式等各方面,要发展“新经济”就要培育新的动能来促进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将“新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相结合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二、“新经济”的特点

对于“新经济”所呈现的特点,有“三低一高”的提法,即:低失业、低通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我认为这样的说法过于理想化,需要具体问题具体看待。比如低失业,从就业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会大大优化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力的密集程度,被解放的劳动力如果不能顺利转型反而有可能造成新的失业。这要求我们在享受“新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新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低财政赤字,只有在发展“新经济”的同时减少财政支出,或者“新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财政收入的情况下才能达成。

除此之外,“新经济”的发展对企业也有重要的意义。“新经济”促使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不断变大,企业越来越注重将有形资产转移为无形资产,注重对无形资产的控制。这迫切要求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新经济”也增加了企业之间关联度,因此只有拥抱新时代、拥抱新技术、拥抱新业态的企业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新经济”带来的新机遇

“新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新机遇,近年来呈现出了更加明显的趋势。2月28日,360完成借壳登陆A股,成为A股互联网巨头。A股也向“新经济”敞开怀抱,与“新经济”相关的一些领域也呈现出投资机遇。

1、消费升级

2018年,消费升级的趋势已经成为共识。消费升级反应到具体产业链上,集中体现在对衣食住行整体要求的提高与完善上,人们对于基础消费有了更高的追求。消费升级的另一个体现是高层次消费的涌现。2018年我们可以继续重点关注零售、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行业等。

2、产业升级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推进产业升级的步伐,升级能否完成与是否利用好“新经济”带来的机遇有至关重要的联系。其实“新经济”并非第三产业专属,同时也迅速渗透在第一、第二产业之中。行业内进行了新一轮的格局整合,龙头企业的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新的一年产业升级配合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有望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关键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样随着信息化不断完善的“智能制造”,及在互联网的带动下重塑传统模式的金融行业也值得关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区块链的兴起与迅速扩张,通过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传统商业银行,金融业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创造更加快捷的服务。2017年是区块链野蛮生长的一年;2018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完善,围绕该项技术进行布局的应用场景中,都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但是我们需要注意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影响。

3、科技驱动

随着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动,科技驱动下的相关产业有可能引发信息技术产业的新一轮变革。目前,围绕人工智能的核心硬件、芯片制造、网络基础通信制造以及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等产业,这些都有可能推动“新经济”更加快速地发展。

具体说来,“新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以机器人、3G打印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IT革命涉及到的物联网、IT设备的变革;生物经济(医疗技术的进步、新医药、生物技术);新材料的革命;体验经济(消费、娱乐、服务)等方面。总之,“新经济”所带来的机会非常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应该加强研究,加大投入力量,抓住机遇拥抱新时代的新变化。


附:作者简介

吕随启,吉林人,1982年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989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讲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主干基础课以及汇率经济学、国际金融与货币政策等选修课。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投资学与资本市场。曾经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荣获多项教学和科研奖励,曾经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金融业杰出贡献专家。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