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2018两会笔谈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两会”笔谈】贾若: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3-09

贾若

北大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ruo.jia@pku.edu.cn


精准脱贫是中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过去五年中取得显著成绩;同时,也再一次强调“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是未来一年的重要工作。

在从开发式扶贫过渡到开发式扶贫和保障式扶贫并重的过程中,保险可以发挥重要的保障功能。谈及保险扶贫,人们通常首先会想到社会保险对年老、疾病等贫困诱因提供的基础性保障。从社会属性角度,社会保险的公共品属性与政府作为扶贫最终责任人和财政作为扶贫资金主要来源的扶贫工作特点相契合。从实践效果角度,社会保险在扶贫攻坚中确实起到了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兜底保障作用。例如,新农合加大病保险的社会医疗保险,能够补偿50%甚至更高的医疗支出,这对于因病致贫这一我国最主要(40%左右)的贫困诱因,起到了极大的缓解作用。如果没有社会保险,我国农村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而收入降低,因疾病产生大额医疗支出或丧失劳动能力而引发的陷贫、返贫现象,会比现状严重得多,实现全面小康也就无从谈起。

然而,我国超过90%的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并未能完全消灭因年老、疾病致贫、返贫的现象。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因为社会保险“广覆盖、保基本”的制度设计目标所致。社会保险的初衷是让全体人民获得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保障,基于这个目标,社会保险在设计时需要根据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确定一个较低的保障水平,从而实现广覆盖。因此,仅仅依靠社会保险,保障必然是不充分的,即不能实现100%的损失补偿或者100%的收入替代。另一方面,社会保险的筹资压力和保险精算公平属性,必然要求保障水平与缴费水平挂钩,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不缴不得。因此,虽然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设计了向中低收入者再分配的机制,但最终的结果并不会(也不应当)使中低收入群体(也是缴费低的群体)获得比高收入群体(也是缴费高的群体)更高水平的保障。所以,仅仅依靠社会保险,也很难解决保障不平衡的问题。通俗的讲,社会保险对于富裕人群和贫困人群,其目标都是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因此,难以帮助精准扶贫对象实现更高水平,更为全面的保障,而这恰恰是精准扶贫对象迫切需要的:因为他们的收入低、资产少,抵抗风险的能力弱,对于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以上的风险仍然难以承受。

笔者认为以政府为精准扶贫对象购买商业保险服务这种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保险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可以更精准地提高贫困户的保障水平。商业保险的以下特点使得其能够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

首先,商业保险的保障对象可以是“精准”的。商业保险没有广覆盖的目标,可以只针对某一特定群体,比如精准扶贫对象,同时商业保险的保障对象还可以根据精准扶贫对象的变化做到动态调整。

其次,商业保险的保障内容和保障水平可以是“精准”的,相比于传统的社会保险、民政救助等基于社保基金或财政预算的保障,商业保险可以承受更大的赔付波动,做到基于“精准”的商业保险合同对于所有保障对象实现自始至终稳定一致的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民政救助等基于预算的保障,可能面临年底收不抵支,保障水平下降的现实情况。商业保险机制可以通过收取与财政预算相适应的固定保费的方式,精准确定保障内容和保障水平,并承担年度之间损失波动的风险。

再次,商业保险的风险管理和理赔服务可以更为标准化、更有效率。相比于贫困地区的各县乡村地方政府,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理赔标准化、服务标准化,从而有效避免了扶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村与村、乡与乡、县与县之间因落实政策差异所产生的新的不公平现象,从而实现更为公平的既不过度扶贫,也不让真正的贫困户未获得充分的扶贫保障。

目前,在云南省推广的利用地方财政资金或者民政救助资金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做法,即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商业保险对象精准、保障内容和保障水平精准、理赔服务标准高效的特点,是对社会保险健康扶贫的有效补充,可以实现精准扶贫对象在医保目录内药品更高比例的报销,更有效的缓解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当然,商业保险发挥优势必须建立在保费可持续的基础上:一方面,政府购买商业保险服务的资金来源需要有预算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方面也需要实现跨年度的精算平衡。笔者认为,在扶贫攻坚及之后的一个阶段,将政府购买商业保险服务的运作,制度化地列入年度政府采购事项,有助于保障预算,也有助于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竞争性的进入这个市场,从而形成可持续的价格水平和更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本文原载于《中国保险报》,有修改。)


附:作者简介

贾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助理教授、研究员。中国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6年毕业于瑞士圣加仑大学,获金融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保险监管和系统性风险、保险扶贫、保险合同中的信息不对称等。在《金融研究》、《保险研究》、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