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2021两会笔谈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北大经院两会笔谈 | 王大树、程哲、赵文凯:发展数字经济要加大无接触经济元素

发布时间:2021-03-30

  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规划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其中数字经济独占一篇,这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从数字经济的一种特殊形态——无接触经济的视角谈点看法。

  

  从2020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到习近平总书记此后发表的几次重要讲话,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关键词是“安全”。围绕新发展格局这一主题,中央也提出了一系列强调安全的重要表述。例如,“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等等。正是在这样一种语境下,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由原来的“四个更”拓展为“五个更”,从而形成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全面概括。这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基本要求,将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维度引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视野,以高度敬畏之心维系好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时刻绷紧这根安全弦。二是作为更高要求,将经济社会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同一平台加以考量,以高度智慧统筹发展和安全,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现在,安全已构成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经常性和关键性考量,我们既要推动发展,又要维系安全,实现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受到巨大冲击,加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换言之,以新冠疫情为代表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威胁到了经济安全。因此,可以作出的一个判断是,新发展格局凸显和强调的是“安全”二字。作为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双循环”必须要科学地统筹发展和安全。

  

  2020年终于过去了。一年来的风风雨雨,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新冠疫情一度席卷全国,把14亿人都定格在一个个网格,餐饮、住宿、旅游、电影等服务业按下了暂停键,不少行业半停产甚至完全停产,众多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这是多年没有的。

  

  我国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国早已恢复正常,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复工复产以后又回到了疫情前的传统生产模式,没有考虑防控疫情。这样做风险很大。虽然国内疫情被扑灭,但是国外的疫情仍然严重,疫情输入防不胜防。偷越国境者、无症状感染者、甚至个别入境隔离两周以后的人都有可能人传人;更糟的是,冷链运输甚至冬天的集装箱也有可能造成病毒物传人。输入疫情一旦蔓延开来,我国就有吃新冠两遍苦的危险。另一方面,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遥遥无期;现在有了疫苗,但疫苗的有效率不是很高,而且有的疫苗(例如阿斯利康)副作用很大,病毒变异也会使原有的疫苗失效。由此看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可能是一个贯穿“十四五”时期的常态化任务。

  

  阻断和隔离可以有效地抗击病毒。中国战疫的经验表明:戴口罩、勤洗手、少接触、不接触等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人类应该采取新的生活方式——“无接触”,日本政府最近向国民建议“新生活方式”——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密切接触,适当远程办公,多用电子支付,等等。新生活方式需要新应对,经济要加入无接触元素,人与人尽量少见面、不接触,无接触经济应运而生。

  

  无接触经济(Contactless Economy)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等平台,达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不接触就可以实现交易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在各个环节中,人与人尽可能地减少面对面的物理接触和空间接近,而更多地通过“人—物—人”、“人—网络—人”等物理和实体空间相对隔离方式开展经济活动。无接触经济的表现形式有网购、电商平台、视频会议、远程医疗、线上娱乐、在线教育、电子政务、智能物流,等等。这些以不见面、少接触为特点的经济形态兴起标志着一场颠覆式变革正在到来。无接触经济代表着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安全地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培育。

  

  其实,无接触经济从数字经济发展而来,是数字经济的一种特殊形态。它的内在要求是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现实世界不发生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互联网在虚拟世界间接相遇,也就是说,它和数字经济一样,都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以及智能物联等技术的运用,平台作为有效媒介以更高的市场效率和更低的市场摩擦,实时反映供求双方的信息,高效协调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无接触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都是互联网大国,因为如果没有强大的产业信息化、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基础,无接触只是空中楼阁。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消费向生产领域拓展,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重塑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其中很大一部分(例如电商、网购),如果植入无接触或者无人化的生产和消费场景就会蝶变成为无接触经济。从需求方面看,由数字技术革新带来的新产品,通常存在一定的“学习成本”(如转变消费习惯等),导致不少消费者对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采取观望甚至拒绝态度。由于疫情的倒逼, 这次客观上起到了市场教育和催生的作用,用户从过去的被动认知转到现在的主动了解和接受,在短期内迅速完成了对用户的认知和普及,引发了巨大的无接触需求,让这些行业迎来了用户和业务量的爆炸性增长。所以,作为数字经济的特殊形态,无接触经济是由疫情外生冲击产生的突发巨量需求与业已存在的相关数字化产业供给相结合应运而生的经济业态。

  

  所以,我们认为:“十四五”时期统筹发展和安全,要防备疫情反弹扩散,就要在数字经济加大无接触经济元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利用数码手段预留无接触接口,一旦新冠疫情卷土重来,立即切换到无接触模式。

  

  

  王大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学、东西方文化和经济行为、经济形势分析、企业竞争等。

  

  程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城乡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的研究,发表中英文论文五十多篇,主持和参与过十余个各类课题,主持和参与过八十多个咨询项目。

  

  赵文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科研办公室

  供稿人:王大树、程哲、赵文凯

  美编:单祎琳、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