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两会”笔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信用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
  • 科研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坛
    工作坊
    学术午餐会
  •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北大国际经济评论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经济科学
  • 金融工程实验室
北大保险评论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两会”笔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信用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
  • 科研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坛
    工作坊
    学术午餐会
  •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北大国际经济评论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经济科学
  • 金融工程实验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贾若:警惕经济失速风险

发布时间:2020-05-20

  新冠疫情和中国政府为了阻断病毒传播、挽救生命而采取的社会隔离措施,使得中国经济付出沉重代价,第一季度GDP负增长6.8%。第二季度以来,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速。截至5月2日,全国包括湖北在内的所有省份,均下调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至二级或以下。机构普遍预测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将有所反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期表示,中国经济预计将在下半年恢复潜在增速。

  从巨灾风险管理的角度看,第一季度中国处于巨灾灾中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风险是病毒大范围传播而导致的人类健康风险、死亡风险,即新冠疫情风险;第二季度,欧美很多国家仍然处于“灾中”阶段。灾中阶段最重要的应对措施是“抢险救灾”,社会隔离、方舱医院等应急措施取得了成效,“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笔者认为,从第二季度开始,中国已经由“灾中”进入“灾后”阶段。灾后阶段,意味着新冠疫情风险已经大大降低,因正常经济和社会活动而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减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风险,已经由新冠疫情风险,转变为经济失速风险。

  第一季度经济暂停的后果有较长的滞后效应:在供给侧,失业再就业需要找工作和适应新工作的时间,新的长期投资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信心;在需求侧,人们恢复日常生活消费需要心理建设时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爆发,导致国际需求骤降并难以在短期恢复。市场经济一旦失速,其恢复将是十分漫长的过程,1930年代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切身感受到经济失速带来的严重后果。

  新冠疫情风险的损失固然巨大,但它毕竟是短期的、外生的,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而经济失速风险的后果则是长期的、内生的,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功,我们今天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自信,归根到底源于40余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成功实践。中国今天所取得的包括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在内的各项成就,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经济增长为抗击疫情、扶贫攻坚、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并降低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可能性。经济一旦失速,潜伏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风险和问题就会可预见的集中爆发,其后果将不亚于新冠疫情。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当前的主要任务,应当由“抢险救灾”转向“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应当尽快回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短期内,中国经济需要尽快回归到潜在增长率水平。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人们出于个人和家庭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担心,而自发的降低经济活动强度;第二是中国政府主动采取的社会隔离、暂停经济措施,这些措施成功阻断了疫情,但降低了经济活动强度。恢复到中国经济的固有潜在增长水平,就是要科学地降低人们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担心,并尽可能降低政府防疫措施对经济的影响。

  完成上述两项工作,最根本的要尽快普及新冠疫情的科学常识。即让新冠病毒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对新冠疫情传播风险的最新科学判断,以最快的速度准确普及到公众和政策制定者。这样才可以让公众最大限度地消除超出科学判断的顾虑和担心,放心消费,追求美好生活;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超出科学必要的无效低效防疫措施,放松对经济活动的约束,让经济回归市场,让增长回归到潜在水平。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科学判断的重要性,即个人和公共防疫措施,应当以科学必要为前提;消除疫情顾虑、取消防疫措施,也应当以科学判断为基础。既不能盲目地像不存在新冠疫情风险一样取消所有防疫措施,也不能简单任性地继续应急管理期间的社会隔离、暂停经济措施。

  防疫措施和经济发展,从根本上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短期内对生产生活作出限制和约束的防疫措施,既不是目的也不是长期目标,应当动态判断和评估限制政策的效果,保留有效高效的防疫措施,及时取消无效低效的措施,只有科学地取消对经济的束缚,经济才能回归增长。

  中长期,中国经济回归到疫情前的增长水平,要靠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和更高的法治水平,来对冲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要素市场化改革、外资负面清单落地,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恢复民营和外商投资的信心,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长期根本性举措,这需要更高的法治水平提供更规范的市场秩序和更可靠的产权保障。推动《民法典》尽快通过并实施,是重要的法治举措。

  科学辩证地看待新冠疫情风险与经济失速风险的关系,及时把握主要风险的变化,是有效应对双重风险挑战的重要前提,是加速灾后重建、恢复经济增长,从而战胜多重风险挑战的关键。

 

  转载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692期,2020年5月19日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