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两会”笔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信用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
  • 科研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坛
    工作坊
    学术午餐会
  •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北大国际经济评论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经济科学
  • 金融工程实验室
北大保险评论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两会”笔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信用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
  • 科研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坛
    工作坊
    学术午餐会
  •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北大国际经济评论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经济科学
  • 金融工程实验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刘新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01-10

  2020年的首个周末,金融连出重磅信号。其中,1月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明确了2025年目标。《意见》明确表示,“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在优化融资结构中的重要作用。银行保险机构要健全与直接融资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配套支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对于与保险业相关的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这体现了监管层明确长线资金入市、完成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些具体政策部署,同时也是对保险业资金融通功能如何更好地与国家金融政策相匹配的一个具体指引。

  首先,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的背景下,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的资金无疑会为市场稳定增加一块基石。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日趋复杂。2019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极为复杂严峻的一年,国内方面,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市场需求降低,企业利润下降,实体经济困难增多,国际方面,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贸增长放缓态势明显,主要经济体增速普遍回落,而中美经贸摩擦更使得相关领域备受考验。虽然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速虽然比高速增长时低,但在世界范围仍是较高增速。许多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都有较强应对能力,一些企业在压力下反而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有效且有较长稳定预期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保证,而来自保险业的长期资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次,居民储蓄以长期资金的模式进入资本市场,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健运行。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且具有庞大体量,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92.28万亿元。其中,2019年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31万亿元,同比多增3571亿元,住户存款增加2466亿元。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其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是长期的资本市场融资结构。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的创新,而企业创新仅靠传统银行业的间接融资还是有一定不足,银行和保险机构在发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银保监、证监会推动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进一步提高机构投资者的占比,有利于提升市场运行的稳健性,并降低股市大幅波动的可能。

  再次,以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作为依托,引导储蓄长期投资资本市场,最终再通过保险给付将受益返回居民,不仅通过市场手段分散了健康和养老风险,而且为居民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提供一个好的途径。养老保险业务是老龄化社会下保险业发挥其重要力量的领域,各类健康保险也是人民社会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去年12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5亿人,需要提供适应他们需求的商业保险产品,同时要改善其他群体的保险供给。为此,要积极发展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为更有力应对老龄化提供支撑,满足群众其他保险保障需求。会议确定,一是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优化养老保险结构。借鉴国际经验,支持开发多样化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和适应60岁以上老人需求的医疗、意外伤害等保险产品。加快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二是大力提升商业保险产品和服务质量。鼓励保险机构适应消费者需求,提供涵盖医疗、照护、生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保险产品,逐步将医疗新技术、新产品等纳入健康保险。发展面向低收入人群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的保险产品。

  在养老险方面,老龄化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出现矛盾,单纯依靠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扩大养老保险收缴面、提升养老保险收缴标准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此时商业养老保险是解决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健康险方面,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而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也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和养生。除了养生,人们对于健康险的购买意愿有所提高。近年来我国健康险业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2018年,在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速放缓了14.24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448.13亿元,同比增长24.12%。2019年前10个月,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6141亿元,同比增长30.7%;赔付支出1838亿元,同比增长37.28%,为参保人积累了超过1.1万亿元的长期健康险风险准备金。目前,保险业销售的商业健康保险,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医疗意外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已达5000多种产品。去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在养老险方面,力争到2025年,为参保人积累6万亿元养老保险责任准备金。

  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的发展为资本市场带来大量资金,而资本市场繁荣,才能够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从而让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发债来融资,进而也会形成财富效应,让居民有更多的财富可以进行消费,这些都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以及转型。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同是引导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但保险业要避免重走之前高速发展理财型分红型产品的老路。单纯以理财为主题的中短存续期产品,既不像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那样发挥着保障民生、分散风险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特点从而作为一种长期资金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的特质。以健康保险与养老保险的风险管理机制为基础,才能促使保险业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及社会管理功能的有机结合。

  转载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681期,2020年1月10日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