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两会”笔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信用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
  • 科研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坛
    工作坊
    学术午餐会
  •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北大国际经济评论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经济科学
  • 金融工程实验室
北大保险评论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两会”笔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信用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
  • 科研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坛
    工作坊
    学术午餐会
  •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北大国际经济评论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经济科学
  • 金融工程实验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吴海青: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参数保险

发布时间:2019-06-12

  参数保险,也叫指数保险,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保险类型。它的赔付不再依赖于主观的人为定损,而是依靠客观事件的触发,比如台风的等级、地震的等级、航班延误的发生等。为了保证客观性,触发事件的发生与等级认定一般由权威的第三方来进行,比如政府相关部门(气象局、地震局)等。与传统保险相比,参数保险的最大优势体现在理赔环节,由于不需要再进行复杂的现场人为定损,参数保险可以在合同参数被触发之后迅速进行理赔。这一方面能为投保人提供更加及时的补偿,另一方面也能大幅度降低保险公司的理赔管理成本。同时由于理赔依据的客观性,传统保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也能得到一定的解决。除理赔环节以外,在参数保险的核保与承保过程中,保险公司也不需要再针对逆向选择等问题投入较多成本,而是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产品的模型设计和定价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保险产品。在实际保险业务中,由于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在很多领域都存在保险供给不足的情况,参数保险为弥补这些领域的保险缺口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参数保险更多地应用在巨灾保险领域,比如日本1997年发行的针对地震风险的巨灾债券,在大东京地区地震强度超过一定等级时,就会自动触发赔付机制;还有由16个国家组成的加勒比海地区灾害风险保险基金(CCRIF),针对该地区频发的地震风险,CCRIF采用了参数保险的方式进行保障,2010年海地地震后,海地政府就是通过这一保障方式得到了及时的保险赔付。同时,参数保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多,比如农产品价格参数保险、航空延误参数保险,以及国内的37度高温险等等。

  虽然具有传统保险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参数保险目前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保险类型。从需求角度来看,参数保险主要应用于对损失补偿时效性要求较高的领域。比如地震、飓风等巨灾风险发生后,受灾人群和当地政府都需要及时的资金支持来进行灾后重建,参数保险不需复杂核保、确定即赔付的优势在此时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供给角度来看,参数保险对保单设计和模型构建的要求较高,需要有时间跨度较长、较为准确的参数数据来对未来风险进行量化,而且必须存在足够客观的参数来作为理赔依据。因此,开展参数保险业务的公司需要有能力构建复杂的保险模型,同时能够掌握充足的客观数据,这一点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如果要应用在巨灾风险以外的个体保单(比如车险保单等)上,还需要充分流畅的信息共享机制,否则不但不能降低道德风险,还会加剧信息的不对称。总体而言,参数保险的发展需要较为成熟的社会经济条件,也需要保险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也是为什么其概念早已诞生,但实践发展较晚的原因。

  参数保险的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保险科技和大数据的发展,以及智能合约的逐渐普及,参数保险所面临的数据和技术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由于本身就比传统保险加入了更多自动化因素(比如参数的触发等),参数保险与智能合约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智能合约,参数保险产品能够进一步发挥其透明、高效、准确的优势,并进一步节约成本;同时,参数保险在以往发展中所面临的数据收集和共享问题也能通过最新科技的发展得以解决,比如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举例来说,随着车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车险投保人的驾驶行为可以被实时记录并传送给保险公司,在参数保险产品的情境下,如果事故发生,只要记录显示车主没有违规,就可以实时进行赔付,而不需要再进行长时间的现场勘查和复杂沟通。

  在面临机遇的同时,挑战也依然存在。目前,参数保险业务仍然主要集中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部分领域,也只有一些大型的保险公司才有能力开展此项业务,要想在更多领域得到普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技术人才储备必不可少;同时,在传统保险思维模式占据主流的情况下,要想发展参数保险,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的保险意识以及对参数保险的认识;另外,参数保险是否符合保险的定义依然具有争议性,因为只是针对受灾地区进行统一赔付,就会存在部分投保人虽然没有损失,但是却得到了赔偿,而另一部分投保人虽然损失较大,却得不到充足的赔付,这就是所谓的“基差风险”。如何在保持自身理赔便捷优势的基础上,对真正的损失进行恰当的补偿,以降低基差风险,也是参数保险需要慎重处理的问题。总体来看,结合目前保险科技发展趋势,以及保险业日益受到重视的现状,参数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首先在农业、巨灾等领域继续发挥优势,补足保障缺口;其次在保险科技的支持下,在航空、健康、车险、家财险等领域不断尝试,拓宽业务范围。

  理想情况下,参数保险“满足了大家对保险的一切需求——提供安全感,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同时“避免了传统保险的一系列缺点——复杂的文件、赔付的延迟以及一系列争议事件”。理论上来说,参数保险与现有保险种类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数据、人才的缺乏,以及如何在保持自身优势基础上尽量细化赔付条件,从而减少赔付偏差等。随着保险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这一系列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相信随着社会保险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在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下,参数保险在未来会得到更多的普及,成为保险业新的增长点,也为民众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险保障。

 


转载自《中国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652期,20196月11日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