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两会”笔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信用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
  • 科研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坛
    工作坊
    学术午餐会
  •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北大国际经济评论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经济科学
  • 金融工程实验室
北大保险评论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两会”笔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信用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
  • 科研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坛
    工作坊
    学术午餐会
  •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北大国际经济评论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经济科学
  • 金融工程实验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朱南军:区域协同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发布时间:2022-03-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的盘子越做越大,GDP总量已经超过100万亿元,改革开放成果凸显。但是,我国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方面差异还比较明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现象也拉大了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基本民生性服务、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基础性服务与公共安全性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确保我国公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稳定的必经之路。

 

  下面,以京津冀为例来观察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现象。过去,京津冀三地的资源差异明显。医疗资源上,河北高度落后于北京和天津,河北主要集中在基层医疗,三甲医院比例小,难以满足居民大病就诊的要求;而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医疗水平较高,承担了大量外地病患就诊的压力,日益成为“全国看病中心”,但患者在异地医保办理结算的过程中受到较大阻碍。在教育资源上,以2016年为例,天津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是北京的59.51%,是河北的2.8倍;天津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是北京的57.02%,是河北的3.20倍;天津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是北京的55.72%,是河北的3.14倍。在相关的交通、社会保障等多方面,河北与天津、北京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如果不加以政策调整,北京的非首都职能将会进一步增多并强化,不利于首都职能的分散。在这样的差距背景下,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医疗设施等都将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一差距不仅将带来不同地区的社会福利分化,也会带来居民收入的分化,不断增大的差距将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公平公正。

 

  党和国家对于区域发展失衡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指出,“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则将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2022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谈到“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涉及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率先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正在崛起的巨型都市圈,其内部的区域协同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全国都显得尤为重要。在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后,京津冀地区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截至2021年,京张高铁、京雄城际建成通车,三地城市交通实现一卡通行,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越画越大,人员往来越发便捷。北京、天津高水平中小学与河北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京津冀60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京津冀等地区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达43个、互认医疗机构近500家。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稳妥有序推进实施,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累计约1000个,科技、信息、文化等领域“高精尖”产业发展有了更大空间。河北则在产业承接中形成了以智能装备制造、现代商贸为代表的一批新产业集群。天津立足制造业优势,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产业主题园区加快建设。最新数据显示,仅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就超过9100家,科技产业链加快形成。最近两地还在探讨与研究社保与学籍互认,这些都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如此,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仍面临很大障碍与挑战。尤其在近两年的疫情防控背景下,这种障碍与挑战被进一步放大,很多区域一体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仍处于讨论中。我们要认识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具有长期性和差异性特征,需要尊重历史并统筹考虑城乡差别,同时政府的施政决心与问责机制也尤为重要。我们期待政府针对痛点,出台更为具体的区域协同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并落在实处,让京津冀地区成为区域协同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全国表率。

 

  转载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764期,2022年3月25日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