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两会”笔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信用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
  • 科研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坛
    工作坊
    学术午餐会
  •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北大国际经济评论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经济科学
  • 金融工程实验室
北大保险评论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两会”笔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信用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
  • 科研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坛
    工作坊
    学术午餐会
  •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北大国际经济评论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经济科学
  • 金融工程实验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吴诚卓:保险资金运用结构的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3-11-24

  

  21世纪以来,保险投资渠道限制放开和多元化助推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持续优化,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和丰富。

 

  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拓宽

 

  《保险法》(1995年)明确指出保险资金仅可投资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但此后连续降息导致存款及债券收益率急剧下降、寿险公司面临巨额利差损风险,资金运用放开呼声日益强烈。

 

  1998年原保监会成立后,积极探索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1999年,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于同业拆借市场;2003年,可购买信用评级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并允许间接投资证券市场;2004年,允许投资次级债券和可转债,同时可直接入市。2005年,新增短融投资;2006年,新增可间接投资于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未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等;2007年,进一步开放境外货币市场、固定收益与权益市场产品;2009年,保险法修订,明确可投资于不动产,并于次年开放未上市股权投资;2011年及之后,陆续放开资产证券化产品、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多类投资渠道。此外,资产配置比例等诸多限制也同步放开。例如,1999年保险资金可间接入市规模比例为总资产规模的5%,到2014年上限已提高至30%。而后,2020年针对偿付能力充足率业内领先的保险公司,率先放松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至45%。得益于保险资金投资限制放开和渠道多元化,资金配置结构持续优化。收益率较低的银行存款配置比例持续降低,由2000年初的40%左右水平降低至2022年的11.3%。资产配置结构也持续丰富;银行存款、债券及股票和基金外的其他资产配置比例由世纪初的不足10%提升至当前35%的较高水平。债券类资产配置比例虽然基本保持在30%-50%区间范围内,但投资债券品种也已有所优化,由最初局限于政府及金融债券扩展至更多债券品类。整体而言,我国资金运用结构近年来已显著优化,日益呈现多元化格局。以占据保险资金主导地位的寿险资金为例,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披露,截至2022年四季度,我国寿险资金运用中银行存款、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及长期股权投资占比分别为9.9%、41.7%、7.8%、5.4%与10.3%。

 

  资产配置仍可优化

 

  结合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现状并参考全球成熟发达保险市场情况,进一步展望未来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发展方向:优化资产配置种类及占比,尤其是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短期银行存款;改善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在合规前提下提升全球化配置比例以进行有效风险分散。

 

  首先,资产配置种类仍有进一步优化空间。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中银行存款占比仍然偏高、权益类配置比例偏低。参考美国及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寿险资金配置情况,可发现银行存款投资比例基本保持在3%以内;对比我国保险资金10%左右的银行存款投资占比相对偏高。权益类资产方面,股票、基金及长期股权投资合计投资比例约23.5%,而美国仅股票配置占比即达到30%,对应显示出较大差距。考虑偿付能力监管要求,2022年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多在200%水平以上,据《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规定,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至少在30%,对应权益类资产配置仍有一定切实可行空间。偏高的存款配置比例与偏低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将阻碍保险资金收益率的提升。尤其在利率下行渐成趋势、“低利率时代”渐行渐近背景下,银行存款收益率水平呈现持续下降预期,保险资产端运营压力逐渐增大。因此,在保障适当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基础上,保险资金投资定期存款投资比例未来可以尽量缩减优化、同时适当增加优质权益类资产配置力度,以帮助提升资金收益率、缓解资产端运营表现压力。

 

  其次,资产负债久期匹配仍有进步空间。当前我国保险业资产负债久期不匹配的现象较为突出,据原银保监会相关人士介绍,2019年我国人身险负债久期12.44年,而资产久期5.77年。资产负债久期大规模错配容易引发利差损风险及再投资风险。一方面,利率下行趋势下新增资产收益率呈现同步下降趋势,例如当前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足3.5%,已难以覆盖部分长期保障型产品最低保证利率。另一方面,发达市场保险资金运用中一般将具有长久期属性的寿险责任准备金投资于长期债券、房产抵押贷款和基础建设投资等资产品种。而我国寿险当前仍难以投资于规模容量较大的房产抵押贷款等资产种类,由此面临长期优质资产供给不足的问题。行业年均新增超2万亿元保险资金,此外还有潜在到期资金,上述大规模资金在久期不匹配与优质资产荒情形下容易引发再投资风险。对此,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未来可以重视久期管理,在合理管控风险的基础上,向具有较长久期且较高收益的另类资产、境外资产等品类进行适当倾斜;优化固收类资产期限结构、拉长资产久期,多措并举降低资产负债期限缺口。

 

  最后,我国保险资金全球化配置比例仍有提升空间。当前国内保险业配置海外资产比例仍然较低,导致收益率容易完全受国内金融市场等的影响、不利于资产端的风险分散。据财新网,截至2022年末,保险机构境外投资余额约为832亿美元,占上季末总资产的2.49%,距离15%比例上限仍有显著可操作空间。参考美、日市场经验,其保险资金投资对全球化配置较为重视。例如,日本寿险资金仅外国证券投资占资金运用余额比例就已超过25%;作为优质长期资产供给已较为丰富的发达市场,美国保险业资金也仍有20%左右比例配置于海外。一方面,较低的境外投资比例不利于分散风险。从投资组合角度出发,将投资分散到不同的地区有利于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另一方面,考虑到国内长期资产供给相对不足,较低的境外投资比例实际上等同于放弃了大量海外长期优质资产。综上,当前我国保险资金境外配置仍需优化,可能是未来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方向之一,能够对保险资金分散风险、提升收益与优化久期将形成重要帮助。

 

  转载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833期,2023年11月22日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