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两会”笔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信用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
  • 科研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坛
    工作坊
    学术午餐会
  •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北大国际经济评论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经济科学
  • 金融工程实验室
北大保险评论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两会”笔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信用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
  • 科研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坛
    工作坊
    学术午餐会
  •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北大国际经济评论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经济科学
  • 金融工程实验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财经时评» 北大保险评论

锁凌燕:读政府工作报告 看保险业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5-03-20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结合各领域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工作举措,其中尤其关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政策协同与改革开放举措、民生改善与保障,彰显了国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坚定决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及“保险”7次,1次是在“积极防范金融领域风险”任务下强调充实存款保险基金,1次是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任务下要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其余5次均与民生保障有关,进一步表明了对保险服务国家发展和民生保障的要求,也进一步凸显出对保险业防范化解风险和高质量发展的关注与期望。

 

  发挥政策性保险积极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出口信用保险,这与出口信用保险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的特殊重要性有关。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外贸要持续保持韧性与活力,势必要“破维升级”,探索包括跨境电商等在内的更多新模式、新业态,建设海外仓等新型外贸基础设施,推出各类新产品、新品牌,拓展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新贸易伙伴。但这些求新突破的活动本身就与不确定性相伴相生,需要完善的保障、融资等综合服务体系保驾护航。出口信用保险作为稳外贸、防风险、补损失的重要政策性工具,要持续扩大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丰富产品种类、拓展业务范围,积极探索“损失补偿+风险防控+融资支持”式的综合解决方案,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

 

  推动商业保险创新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为保险业创新发展提出了重大课题。总体来看,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产业和技术格局变化将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与各种新技术、新行为伴生的新风险会越来越多,以责任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为代表的人为风险的重要性日益上升,风险生成与传递机制也会越来越繁杂。而囿于历史经验匮乏,风险管理缺乏明确的“参照系”,行业对未知风险的管理能力受到挑战。保险业要更加积极地探索提供新型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监测预警、整改建议等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控制服务,以更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和国际业务撮合能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数智化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保险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行依托,保险机构需积极拓展生态圈建设,提高运营、管理、合规等全流程各方面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有效利用数据和新技术研判预警,从而实现向“保险保障+风险减量”的发展模式转型。此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保险机构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鉴于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要求以及资金追求长期稳健的组合收益的特性,保险业还需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更好践行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持续为实体经济贡献力量。

 

  推进与社会保险协同互补,提升服务民生水平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时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不仅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导向,而且显示出惠民生、稳预期、促进消费等宏观政策的取向一致性,有利于形成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养老”“健康”无疑是民生领域最牵动大众神经的关键词。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且对城乡居民民生保障支出有所倾斜,也反映出在老龄化持续加深的背景下,社会保险体系更倾向于促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更关注发展的包容性和公平性,这愈发要求保险业要积极发挥补充、协同作用,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对老年服务的差异化需求。

  近年来,保险业积极构建医养服务生态,探索“保险+”模式,在满足消费者服务需求的同时赋能保险主业发展,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但“保险+”模式的盈利模式、风控安排等仍存在诸多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还处于早期,行业的长寿风险管理经验并不充分,商业医疗保险发展也遇到逆选择问题突出、业务拓展面临现实困难等问题。这不仅要求保险业持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而且要加快完善风险管理基础设施,包括建设国家级医疗护理健康数据共享平台、养老金融信息平台和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相关数据对接,为识别风险演进趋势、加强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防范化解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保险业的本职与专长是管理风险,但防范化解风险本身也是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从近年间的实践来看,严格监管、以罚促改、惩前毖后的效果已经显现,全行业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未来,保险业要完善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长效机制,不仅要注重清理监管的“真空”和盲区,修正异化了的“创新”,而且要更加积极地促进市场机制完善与发展,推动保险业改革深化,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引领和保障企业创新,发挥经营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保险企业实现差异化、内涵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防范化解风险。

 

  转载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877期,2025年3月19日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