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系部检索»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黄桂田

地 址:北京 10087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电 话: 86-10-62757176          传 真:86-10-62751460

huanggt@pku.edu.c

 
教育背景

1981年9月~1985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本科)

1987年9月~1990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硕士)

1994年9月~1997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85年7月~1994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任教。

1997年7月~1999年7月,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年7月至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

2002年3月~2002年8月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地域大学院讲学。

2002年至2004年12月任经济学院院长助理。

2004年12月起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至2011.7),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分会主席。

2010年7月-2011年6月任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2011年1月-今,北京大学校长助理 兼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2012年9月-2017年9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度)

研究领域

企业理论与企业改革;

宏观经济分析;

制度变迁理论与制度改革;

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等

讲授课程

新制度经济学(硕、博研究生专业必修课)

产业组织理论(本科专业必修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硕士学位课程班必修课)

政治经济学(下)(本科专业基础必修课)

主要作品

《我国货币政策体系与传导机制研究》(参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年)》(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版。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研究》(合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

《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2—2013)》,主编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版。

《问道中国经济》,主编之一,北京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版。

《中国制造业生产要素相对比例变化及经济影响》,(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1),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

《产业组织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

《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1),主编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月版。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2007—中国都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主编),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年。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2006—北京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主编),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和结构演进》,(参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经济学:中国经济分析》,(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9》,(参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3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8》,(参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2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0:从需求管理到供给管理》,(参著),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

《经济转轨与资本运营》,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将于1999年5月出版。

《现代经济学论纲》。参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中国市场经济十大理论问题》,合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1月版。

《企业形象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合著,1993年版。

《期货交易技术》,独立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合作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国际经济概论》,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期货交易大辞典》,参著,中国物价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参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政治经济学》,参编,逄锦聚、林岗、刘伟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主要论文(包括合著)
35、金融创新、资本市场与中国的货币需求——基于1993-2013年季度数据与Divisia货币总量的经验分析,《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2期。

34、产权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经济科学》,2015年第3期。

33、代际流动性差异研究,《重大管理评论》,2015年第2期。

32、“切实发挥市场机制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经济科学》2013年第6期。

31、“技术进步的非连续性与生产要素的阶段性转换——对英国200年经验的实证及对中国的启示”。《经济学家》2013年第12期。

30、“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改革”(专访),《经济参考报》2013年8月29日。

29、"交易成本与长期购买力平价:近代中国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3年第8期。

28、“代际网络、父辈权力与子女收入——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的分析”,《经济科学》,2013年第4期。

27、“中国社会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2000-2009",《金融研究》,2013年第2期。

26、“中国发展方式转变条件下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与对策”。载论文集《经济学理论和中国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25、“结构扭曲与中国货币之谜-基于转轨经济金融抑制的视角”,《金融研究》,2011年第7期。

24、"Energy Security, Efficiency and Carbon Emission of Chinese Industry". Energy Policy.2011,39,3520-3528.

23、“成本上升中的产业组织创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路径选择,”《中国经济》,2011年第3期。

22、“中美产业结构、中美汇率与美国失业率”,《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4期。

21、“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经济周期效应”,《金融研究》,2010年第6期。

20、“An evaluation of dynamic mutuality measurements and methods in cyclic time series".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nation,Na.,2010,15.

19、“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以哈尔滨为例”,《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6期。

18、“企业改革30年:管理层激励效应”,《金融研究》,2008年第12期。

17、“工资增长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面板数据实证”,《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16、“国有公司员工持股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1302家公司的样本数据”,《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

15、“垄断行业管制改革:国际经验的检讨与启示”,《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5期。

14、“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划分方法与产业规模度量——基于1993—2007年的数据”,载论文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13、“中国制造业要素集约程度的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经济导刊》,2009年第7期。

12、“两轮驱动的经济学家——威廉姆森”,《中国经济》,2009年第11期。

11、“走向竞争之路——中国电力工业60年”,《中国经济》,2009年第12期。

10、“改革开放30年: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的考察”,载论文集《经世济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7月版。

9、要素间相对稀缺程度的变化与企业产权演进逻辑,《经济科学》,2003年第10期。

8、相信商业伦理,还是依靠公司治理? 《董事会》,2009年第6期。

7、“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前线》,2003年第3期。

6、“自主创新:“共赢”路在何方?”《人民论坛》,2006年第1期。

5、北京市经济结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期。

4、北京市发展现代制造业的经济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3期。

3、银行业的集中、竞争与绩效,《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

2、我国金融改革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理论视野》,2007年第3期。

1、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划分方法和产业规模度量——基于1993—2007年行业数据的模糊聚类方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2009年9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年前的论文


宏观经济分析系列论文:

1、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 期。

2、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

3、买方市场、有效需求与宏观调控,《金融研究》,1998年第12期。

4、中国经济增长转型阶段的经济背景与宏观政策取向—基于对经济周期转型特点的分析,《金融研究》,1999年第3期。

5、论中央财政收入与居民个人收入的关系问题,《财政研究》,1996年第2期。

6、双重目标需要双轮驱动—关于当前的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中国改革报》1998 年5月20日理论版。

7、买方市场:中国经济增长面对的新问题,《新经济周刊》1998年第27期。

8、过早形成买方市场,中国与其欢喜不与忧虑,《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1月1日第1版。

9、论社会转型期的挥霍性消费问题,《消费经济》,1995年第6期。

10、论由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引起的价格波动,《价格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7期。

11、关于农产品价格机制问题,《价格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3期。

12、迈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增长:从行政驱动机制向市场约束机制的转变,《经济评论》1996年第3期。

13、投资机制的转变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的相关关系,《理论前沿》,1996年第2期。

14、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学术月刊》1997年第1期。

15、体制转轨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关系分析,载论文集《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运行机制转换、市场条件转换下的经济增长问题,《21世纪》,1998年第6期。

17、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18、关于近年来通货膨胀研究的观点综述,《价格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1期。

19、关于转轨期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问题,《价格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10期。


企业理论及企业改革系列论文,其中:

1、企业与市场:相关关系及其性质,《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2、代理问题与企业所有制结构演进的“锁定”机制,《经济科学》,2000年第3期。

3、公司合约、代理问题与会计制度变迁,《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5期。

4、论产权及产权明晰,《经济纵横》1995年第6期。

5、现代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5期。

6、企业激励约束机制转换问题与改革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7、制度短缺与激励的失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年第4期。

8、政企分离的内在机理与演进趋势分析,《经济科学》1998年第1期。

9、“穷庙富方丈”解析,《经济日报》1987年7月10日理论版。

10、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地位的若干思考,《求是》1996年第16期。

11、非均衡的企业状况与“因企制宜”的改革策略,《中国改革》1996年第5期。

12、清理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经济学家》1995年第6期。

13、国有企业改革约束条件的改善与改革的策略调整,《当代经济研究》,1995年 第6期。

14、国有企业产权问题辨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15、论“三改一加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6、关于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问题,《中国中小企业》,1998年第10期。

17、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与职工关系的性质,《经济管理研究》,1996年第3期。

18、论改革过程中公有制的地位和前途问题,《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1期。

19、所有制、所有权、产权与商品经济,载论文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0、全民所有制的结合方式与劳动效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

21、社会主义劳动权利和过程平等及其实现机制,《社会主义研究》,1992年第4期。

22、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难点、问题与方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制度变迁研究及其它论文,其中:

1、建造市场体制途中的交易费用与竞争秩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2、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市场发育与政府地位,《理论与改革》,1998年第2期。

3、从东亚金融危机看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改革报》1998年4月15日理论版。

4、论市场伦理,《中国市场经济报》,1995年7月12日理论版。

5、宪法制度与渐进式改革,《学习与探索》,1998年第5期。

6、有限理性与制度变迁的渐进逻辑,《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3期。

7、经济理论综合的前提,《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8、经济学两大理论范式及可通约性与排斥性,载陈德华等主编《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9、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载论文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河南人们出版社,1993年版。

10、劳动价值论及分配论辨析—兼与谷书堂、柳欣同志商榷,《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6期。

11、对中国农业经营体制及其走向的现实判断,《江汉论坛》,1990年第4期。

12、试论比较收入状况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问题》,1991年第4期。

13、经济增长及其方式转变研究综述,《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14、2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理论发展讨论综述,《经济纵横》,1998年第12期。

15、地方保护与行政垄断:表现形式、形成机理与治理思路,《首都经济》2001年第10期。

荣誉奖励

2013年《产业组织理论》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13年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2011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2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尹志锋的博士论文)

2012年获《金融研究》2011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1年获《金融研究》2010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0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林卫斌的博士论文)

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8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2008年获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

2007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集体)

2005年参编教材获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

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04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1年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1年度北京大学“花旗奖教金”。

2001年2月获中国金融学会颁发的“第五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一等奖。

2001年5月获北京大学香港中国经贸同学会第三届优秀教学奖。

1999年12月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优秀教学奖。

1995年9月获1993-1994年湖北省优秀论文三等奖。

1993年10月获1991-1992年湖北省优秀论文三等奖。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