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系部检索»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李绍荣

地 址:北京 10087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电 话: 8610-62758614          传 真:8610-62751460

srlee@pku.edu.cn

星期三 上午9:00-12:0

 
教育背景

学士学位:1981年9月至1986年7月,获云南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的理学学士学位。
硕士学位: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运筹与控制论专业的理学硕士学位,指导教师许国志、王荫清教授。硕士论文:局部信息下的多人决策。
博士学位: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杜度、胡代光教授。博士论文: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再思考——对商品交换和专业化生产的分析。

工作经历

1989年7月至1995年9月,在云南财贸学院工作1992年8月转成经济学讲师;

1998年7月至今,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2000年8月被聘为经济学副教授,2005年8月被聘为经济学教授。

研究领域

微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研究公共财政博弈论等

讲授课程

高级经济计量学和高级博弈论(对策论)(研究生)

数理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和博弈论(对策论)等(本科生)

主要作品

一、国内外发表的主要论文

1、 李绍荣,“博弈论对经济学的革命”,《医学人文讲坛》主编秦银河、文德功和陈晓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2、 李绍荣和耿莹,“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3、 李绍荣和赵留彦,“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恩格尔与ARCH模型”《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10期。

4、 李绍荣,“交换经济的一种市场过程”,《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2期,

5、 李绍荣,“经济核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之评论”,杨春学、李实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之演进》,2002年9月,经济科学出版社。

6、 李绍荣,“帕雷托最优与一般均衡最优之差异”,《经济科学》,2002年第2期,75-80。

7、 李绍荣,“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认识”,韩国天主教大学《现代中国》,1999-2001年第3刊,147-162。

8、 ShaoRong Lee、Yong Peng and YuQin Han, “The Role of China in East Asia after China Entering the WTO”,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2001, XV, 369-395.

9、 李绍荣,“杰克?赫什利弗对信息经济学和冲突分析理论的贡献”,《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0期,90-94。

10、 李绍荣,“交换经济的市场过程(摘编)”,《经济科学》,2001年第5期,

11、 李绍荣,“竞争价格的形成机制”,《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12、 李绍荣,“商品交换与市场之形成”,《经济科学》,2000年第5期,

13、 李绍荣,“西方经济学最优解概念新思考”,《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9期,

14、 李绍荣,“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与离散选择模型”,《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11期,

15、 李绍荣,“经济核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4期,

16、 李绍荣和杨春学,“对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交换理论的批判”,《经济科学》,1999年第6期,

17、 刘伟和李绍荣,“地区经济结构差异与平衡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4期。

18、 刘伟、李绍荣、黄桂田和盖文启,“北京市经济结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期,23-30。

19、 刘伟和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5期,1-8。

20、 刘伟、李绍荣、黄桂田和盖文启,“北京市发展制造业的经济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3期,56-63。

21、 刘伟、李绍荣和李笋雨,“货币扩张、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22、 刘伟和李绍荣,“所有制变化、经济均衡增长及要素效率提升”,《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23、 刘伟李绍荣,“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6期。

24、 刘伟、黄桂田和李绍荣,“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

25、 杨春学和李绍荣,“威廉?维克里与拍卖制度、最佳所得税结构设计”,《改革》, 1997年第1期,

26、 李绍荣 “中国的市场经济: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云南财贸学院 1993年10月《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第4期(总第36期)

27、 李绍荣,““最大化”假设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二、专著和译著

28、 何小锋、李绍荣等著,《2008奥运会对北京发展的联动作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

29、 李绍荣和李淑玲译,《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8月。

30、 李绍荣和李淑玲等译,《经济学》,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2007年6月。

31、 李绍荣和李淑玲等译,《微观经济学》,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

32、 李绍荣和李淑玲等译,《宏观经济学》,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

33、 李绍荣译,《活学活用博弈论》,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年1月。

34、 刘伟和李绍荣著,《转轨经济中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1月。

35、 李绍荣等(译),《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年3月。

36、 李绍荣等(译),《微观经济学》,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年1月。

37、 杨春学、李绍荣、罗仲伟和龙超(译),《公共选择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4月。

38、 刘广灵和李绍荣(译),《不确定性与信息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

39、 刘文忻和李绍荣等(译),《微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

40、 杨春学、李绍荣主编,《当代西方经济新词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年10月。

41、 李绍荣等(译),《商务预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6月。三、教材

42、 刘伟、黄桂田和李绍荣,《经济学:中国经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43、 余永定、张宇燕和郑秉文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本人参编该书第15章“不对称信息市场”。

荣誉奖励

论文《竞争价格的形成机制〉获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年)优秀论文二等奖.该文还收录在中国天则经济研究所主编的《2000年中国经济学》一书中。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