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兼职教授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退休教师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学术刊物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办事指南
    • 党团建设
    • 校园生活
    • 奖助学金
    • 思政实践
    • 就业指导
    • 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
    • 经彩青年
    • 博士风采
  • 高端教育
    • EDP中心简介
    • 招生信息
    • 经世论坛
    • 国富公益书院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兼职教授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退休教师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学术刊物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办事指南
    党团建设
    校园生活
    奖助学金
    思政实践
    就业指导
    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
    经彩青年
    博士风采
  • 高端教育
    EDP中心简介
    招生信息
    经世论坛
    国富公益书院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兼职教授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退休教师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兼职教授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退休教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系部检索» 经济学系

经济学系

张辉

地 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503

电 话: 62753224          传 真:62751390

nk94zhang@pku.edu.cn

星期五 下午14:00-17:00

教育背景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学士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理学硕士、博士

 
研究领域

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土地经济学

讲授课程

政治经济学(下)、区域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高级政治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宏观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中国环境概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主要作品

——【著作】——

1.《全球价值链下北京产业升级研究》(专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2007—中国都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副主编),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年。

3.《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2006—北京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副主编),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

4.《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专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5.《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2007-2008)》,(编委,撰写第七章理论综述),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

6.《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和结构演进》,(参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7.《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2008: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演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专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8.《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0:从需求管理到供给管理》,(参著),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

9.《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专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10.《经济学教程中国经济分析》(教材),副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11.《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效应和驱动机制》(专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12.《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路径研究》(合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3.《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来研究北京市金融中心构建》(合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4.《我国货币政策体系与传导机制研究》(参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15.《一带一路:全球价值双环流下的区域互惠共赢》(参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6.《人的发展经济学教程--后现代主义经济学》(参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7.《我国货币和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与宏观调控研究》(专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8.《北京市房地产行业发展研究》(专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专著),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

20.《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格局研究》(专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1.《一带一路:产业与空间协同发展》(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2.《全球治理:国际竞争与合作》(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3.《一带一路:区域与国别经济比较研究》(专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4.《“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报告》(副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5.《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40年》(合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学术论文】——

2022年
 
1. “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2年3月。
2. “数字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人民论坛》,2022年3月。
3.“进口竞争、生产率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经济科学》,2022年第3期。
4. ”破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梗阻,奠定高质量发展雄厚基础”,《财经界》,2022年7月。
5. “进口竞争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供给、需求双视角的机制研究”,《国际商务》,2022年7月。
6.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效应:沿线国家出口产品质量视角”,《世界经济研究》,2022年8月,第二作者。
7. “产业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效应”,《财经研究》,2022年8月,第三作者。
8. “以更加自信主动的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科学》,2022年第5期。
9.“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动力及中国应对”,《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11月。

 

2021年

1. “技术进步与畅通国内大循环: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2. Analysis of the Diffusion Effect of Urban Housing Pirc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Spatial-temporal Model, 《Cities》,Volume 109,?February 2021, 103015。

3.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研究--中国规模化经济视角”,《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年第2期。

4.“建党百年峥嵘路,再续高质量发展新华章”,《经济科学》,2021年第4期。

5. “数字经济何以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人民论坛》,2021年08(中)。

6. “保障性租赁房政策对青年新市民群体的影响”,《人民论坛》,2021年09(中)。

7. “Highway Networks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 Volume 55, Part 4, October 2021,第三作者。

8. 中国出口推动“一带一路”技术升级:基于88个参与国的研究,《世界经济》,2021年12月,第三作者。

9.“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问题及推进方向”,《学习与探索》,2021年12月。

 

2020年

1.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2. “进口竞争与企业产品专业化——基于中国多产品企业的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20年第3期,第二作者。

3.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特大城市人口时空分布及其社会经济属性估测——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3期,第四作者。

4. “一带一路”与中国OFDI企业TFP:对发达国家投资视角,《世界经济》,2020年第4期,第二作者。

5. “中国省际制造业收敛与省际经济增长分异研究——来自部门生产率增长与跨部门资源再分配的视角”,《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6. “中国经济质量发展的推动力: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经济学家》,2020年第6期,第二作者。

7. 无接触经济:“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人民论坛》,2020年第18期,第二作者。

8. “中国省际制造业收敛与省际经济增长分异研究——来自部门生产率增长与跨部门资源再分配的视角”,《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2019年

1. “数字经济:新时代的新动力”,《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2.“全要素区域创新网络视角下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中州学刊》,2019年第2期,第二作者。

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研究”,《新视野》,2019年第9期。

4. “国际视野下中国结构转型的特征、影响与应对”,《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6期。

5. “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全球贸易双环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9年第10期。

 

2018年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与路径初步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8期转载。

2.“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型全球化格局,《政治经济学评论》,2018年第3期。

3.“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2017年

1.“一带一路:全球价值双环流研究”,《经济科学》,2017年第3期。

2.“网络结构与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及控制力”,《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4期。

3.“城乡劳动力转移中的先驱效应”,《南开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第三作者。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行业跨境并购的网络研究,《亚太经济》,2017年第5期。

5."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Asset Price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in China",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Volume 53, 2017 - Issue 6.

6.“分级教育、人力资本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

 

2016年

1.“贯彻协调发展新理念,构筑均衡融合新格局”,《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2期。

2.“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性负担与国有企业绩效”,《经济学家》,2016年第9期。

3.“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12期。

 

2015年

1.“全球价值双环流架构下的‘一带一路’战略”,《经济科学》,2015年第3期。

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分析”,《安徽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3.“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性比较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二作者。

4.“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下的产业驱动机制”,《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7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2016年第5期转载。

 

2014年

1.“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研讨综述”,《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4期。

2.“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论与实践探讨”,《经济研究》,2014年第11期。

3.“财政政策的效果与区域不对称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4.“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重构经济增长新动力”,《经济科学》,2014年第6期,第二作者。

5.“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1990-2012”,《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第12期。

 

2013年

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13年第1期。

2.“我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问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第二作者。

3.“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原因分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二作者。

4.“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北京为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二作者。

5.“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区域效应:2005-2010”,《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4期。

6.“美国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1975-2011”,《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7期。

 

2012年

1.“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研究进展和启示当代西方经济学视角”,《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1期,通讯作者。

2.“A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Beijing-Tianjin-Tangshan urban agglomeration”,Contemporary Aisan Economy Research, Vol3 No1 April 2012,pp39-54.

3.“京津唐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研究”,载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上)”,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4.“我国工业化加速进程中主导产业驱动机制”,《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1期。

 

2011年

1.“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3期。

2.“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8期。

3.“The change of labor productivit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Contemporary Aisan Economy Research, Vol2 No2 July 2011,pp15-29.

 

2010年

1."从北京看我国地方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主导产业驱动机制",《经济科学》,2010年第6期。

2.“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载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上)”,北京: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

3."从投入产出分析看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载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上)”,北京: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

 

2009年

1.“北京市郊区旅游用地管理模式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第11期,第三作者。

2.“从中心城市技术价值角度来观察城乡统筹发展”,《改革》,2009年第5期,第137-140页。

3.“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

4.“北京市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高度”,《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2008年

1.“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被引19次。

2.“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

3.“北京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报告”,出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2008上》,北京:同心出版社,2008年5月:pp3-13,第三作者。

4.“北京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报告”,出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2008上》,北京:同心出版社,2008年5月:pp14-24,第三作者。

5.“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汽车企业发展模式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年第4期,第三作者。

6.第五章新农村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出自李佐军主编《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月:pp130-160。

 

2007年之前

1.解析股市楼市连动效应—预见楼市的未来走势,《楼市》,2007年第6期。

2.日本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科学》,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

3.适合居住的中关村软环境,《楼市》,2006年第10期。

4.产业集群研究的主要流派,《理论参考》,2006年第9期。

5.Research on the Track of Local Industrial Clusters’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 IGO Commission on The Dynamics of Economic Spaces, Auckland ? New Zealand ? 27 June – 1 July, 2006.

6.国外产业集群理论探析,《国际经贸探索》,2006年第4期,第三作者,被引5次。

7.外生型产业集群研究——以浙江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为例,出自《中国产业集群(第4辑)》,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pp88-94。

8.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期,被引60次。

9.全球价值链下西班牙鞋业集群升级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被引5次。

10.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空间等级体系,出自《中国产业集群(第3辑)》,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2月:pp112-121。

11.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9期,被引60次。

12.从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层性来探讨上海对江、浙县域辐射,《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7期,被引1次。

13.全球价值链下构建中国中药产业竞争优势,《管理世界》,2005年第4期,第三作者。

14.产业集群研究综述,出自《中国产业集群(第1辑)》,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pp104-110,《理论参考》2006第9期转载。

15.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战略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2期,第二作者,被引60次。

16.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以浙江平湖光机电产业为例,《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被引14次。

17.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5期,被引238次。

18.国际典型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与经验启示,《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2期,第二作者,被引65次。

19.发展旅游业要避免的陷阱—柠檬问题,《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第1期,被引8次。

20.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期,被引182次。

21.区域竞争力的有关理论探讨,《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8期,被引51次。

22.印度提若普尔针织产业区研究,出自《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pp303-314。

 

——【译作】——

1.全球价值链治理研究,出自《比较(29)》,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3月:pp157-176。

2.第十九章 创新和区位: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创新、溢出和集聚,出自《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重要会议论文】——

1.国外典型高技术产业集群比较研究和经验启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社、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等单位举办,“技术转移与技术经营圆桌会议”,北京科技会堂,2006年8月15日。

2.全球价值链下产业转型、竞争和升级,第五届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北京大学,2006年7月14日—17日。

3.外生型地方产业集群研究,2004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5月10日—12日。

4.从竞争力的角度寻求西部的发展道路,两岸城市与区域发展研讨会,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主办,北京大学,2001年8月31日—9月1日。

 

——【报刊文章】——

1.各界声音—外资对国内企业并购的危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11月6日。

2.技术转移与技术经营需借鉴国际经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8月16日。

 

——【独立主持的科研项目】——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2008北京产业结构高度变迁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重点项目(编号:08AbJG228)。

2.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博士后工作机制在产学研创新互动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3.国家人事部:“进一步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展研究”

4.广西柳州土地储备中心:“柳州市城市土地供应与储备开发研究”。

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全球价值链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批准号20060390375。

6.海南省海口市发展和改革局:“海口市建设娱乐之都可行性研究”。

7.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西姜井村民委员会、天津市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西姜井村改造研究”。

8.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成功经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9.海南弘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海南省物流港策划”。

10.中海航集团:“海南中洋公司企业激励制度研究”。

11.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郊区旅游用地功能分类与管理模式研究”。

12.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郊区旅游用地运营策略研究”。

13.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科技支持项目协作研究“构建纺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指导建议研究”,2010年。

14.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北京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0AbJG365,2010年。

15.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新能源产业技术发展研究”,2011年。

16.北京市科委:“科技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提升研究”,2012年。

17.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来研究北京市金融中心构建”,2012年。

18.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我国货币和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与宏观调控”,项目编号:12FJY008,2012年。

19.南京市国土资源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创新点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2013年。

20.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京津唐城市群一体化格局研究”,项目编号:13JDJGA020,2013年。

21.济南天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土壤修复整治发展研究”,2014年。

22.天津蓟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蓟县十三五规划及人才、产业专项规划”,2015年。

23.北京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功能疏解与北京都市圈优化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JDYJA013。

2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JZD029。

荣誉奖励

1.北京大学2010年中国工商银行教师奖。

2.2010年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2011年北京大学第十一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2013年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5.2014年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2015年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7.2016年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8.2016年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2016)优秀论文奖。

9.2017年研究生课程《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教学优秀奖。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办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