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专题报道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2023两会笔谈
  • 党史学习教育
  • 百家系列论坛
    院长论坛
    主编论坛
  • 海外论坛
    北美论坛
    欧洲论坛
    东南亚论坛
  • 工作坊
  • 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
  • 国际顶刊主编讲坛
  • 两会笔谈
    2025两会笔谈
    2024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2022两会笔谈
    2021两会笔谈
    2019两会笔谈
    2018两会笔谈
    2017两会笔谈
    2016两会笔谈
    2015两会笔谈
    2014两会笔谈
  • 总理考察
  • 主题教育
  • 社会捐赠
  • 国富公益书院
  • 国际会议
  • 招生工作
  • 年度十大新闻
  • 院庆专题
    百年院庆
    105周年院庆
  • 北大赛瑟论坛
    第十六届
    第十八届
    第十九届
    第二十一届
  • 纪念吴树青先生
  • 纪念萧灼基先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两会笔谈» 2023两会笔谈

北大经院两会笔谈 | 张辉: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发布时间:2023-03-23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上,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挑战与部署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时,都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供给和需求两者对立统一推动着国民经济的运行。当前我国经济的供给与需求都存在规模化优势和巨大潜力,主要问题在于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错配,同时也展露出需求收缩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虽然是符合当时国际比较优势的应然之举,但也导致了我国经济内部未能建立起顺畅融通机制的现实之境。一方面,受制于前期内需市场的发育不足,我国生产体系的供给能力与国际需求相对紧密结合,承担全球价值链中的加工制造环节,国内生产能力的扩张主要满足于国际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过于依赖国际需求导致本土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往往面临买方垄断,定价权缺失的背景下难以实现产业的迭代升级,导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国内居民的消费升级需求又向海外溢出。在国际循环中我国既无法通过生产者驱动的链条学习核心技术推动工艺革新,也难以利用消费者驱动的链条获取营销网络促进品牌形成。所以我国虽然具有了“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但依然面临着“低端锁定”的风险。原有的发展模式在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稳定且处于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局面下,能够保证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但却不能保障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不安全性将持续增加。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疫情冲击之下,本就存在海外市场需求疲软,国内消费能力萎缩、投资信心不足的艰巨挑战,如果再因结构性错配,致使国内产业升级乏力,本土消费需求大规模溢出,将为我国经济带来严峻下行压力。这就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同时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进一步反哺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之源,从而实现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

  

  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首要抓紧供给侧改革这个主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生产是首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生产创造出消费的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引致消费的动力。当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不强,较低质量的供给创造难以满足内需市场多层次、高质量的消费需求。随着我国人均GDP连续4年超过1万美元,广大国内消费者对于高质量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供给侧的创新乏力,将抑制国内消费潜力的释放。长久以来,市场、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导致我国制造业企业长期位处世界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国内制造业企业通过加工组装获得的微薄利润难以支撑自主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同时也不能获得品牌商誉的增值。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6.09%,比去年下降了0.64个百分点。因此,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首先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为目标,鼓励现代工业,特别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医药等高精尖制造业的发展,通过高质量的供给创造,实现供给对于需求的引领作用。同时,推行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产业扶持政策,以供给侧的效率提升带动整体经济的效率提升,以生产的效率提升增加分配的主动空间,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的源头活水。

  

  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也要激发内需市场的自身活力。发达国家崛起的经验研究表明更大的国内市场可助力本土企业通过规模优势更好地完成自主创新。大国经济的特征与优势在于以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2009-2019年间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相对乏力,与之相对,2014-2019年间消费连续6年超过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贡献率跌为负值,2021年最终消费对于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已增长至58.3%,2022年遭遇疫情等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最终消费对于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再度下降至32.8%。目前我国最终消费率多年来徘徊在55%左右,远低于发达经济体80%的平均水平。因此提振消费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我国虽拥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具备形成超大规模消费市场的巨大成长空间,但若干梗阻导致市场规模优势未能完全释放。为构建稳定的消费环境,尤其在疫情冲击后,确保国内消费者“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消费扩容提质扩容提供根本保障;要创新消费业态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鼓励“互联网+服务”开拓新领域,提高文旅、医疗、教育、养老、家政等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促进共享经济和新个体经济发展,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消费市场,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选择空间。

  

  张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商务部全球价值链专家。政治经济学专业,独立著作六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与《中国工业经济》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和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等纵向课题十多项。获教育部第六和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合著)和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等诸多奖项。所授课程“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经济学专业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