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6日下午,以“城市化中的地方财政”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在经济学院305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林双林老师担任会议主席主持了会议。参加本次圆桌会议的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平新乔、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志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教授杨志勇, 辽宁省财政科研所所长王振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庆杰。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平新乔教授首先发言,他结合在河北山东调研经历,从七个方面介绍了了宅基地改革的模式,即农民失去了对宅基地的永久占有权,同时得到70年有限的公寓房的住宅产权。中国这种强制的改革模式是独一无二的,现在存在一些问题,如改革的级差地租收入大部分被政府拿走、农民是否自愿、农民是否能够分享原有土地指标的收益、改革依赖于房地产市场走好的基础上的。随后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燕进行发言,主要探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自己来源和投融资方式选择两个问题。她认为我国应该增收财产税与改善费用作为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一定要有健全的法律框架。辽宁省财政科研所所长王振宇提出,2000年以来,基层财政困难问题逐渐深化,可能演变成很大的危机。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6%,但收入质量每况愈下,集中体现在超能力增长,低质量增长和税收收入虚高,行政性增长,负债性增长和依赖性增长五个问题。他认为我国应当适度降低财政两个比重,科学构建地方财政生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教授杨志勇认为我国财政体制问题已经到了大幅改革的时刻。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强调的是财权和事权的统一,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偏离了这一初衷,执行的是财力与事权相结合,这是财政体制的倒退。但现阶段中央改革动力不足,事权划分不清,也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阻碍。另外他还特别强调了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信息公开问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志伟就财政收支问题发表了看法。他提出城市化中的财政问题既是地方问题,也是全国性问题。从税收的角度讲,有两点需要重视。第一是税收的原则应是谁受益谁支付第二是分税制应该以地方财政为主,因为主要财政支出是由地方实行的。赞成增加直接税,减少间接税。房产税则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城市化的进程上讲,整个城市化依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存在很多“短视”问题,缺乏一种统一的长远的观点,因此重复建设、各个部门的行动不统一,造成财政上的巨大浪费,客观上对收入的要求增大。因此,地区性和局域性的长远规划非常重要,应该重点考虑。随后大家就各位嘉宾的发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财政学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