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主任钱立的主持下,进行了圆桌对话,就“城市化中的农民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与会嘉宾包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外国财政研究室主任吕旺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财政学会理事朱善利,中山大学财政系主任林江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肖国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教授、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研究员袁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教授、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云霄,湖南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处长陈祥东。
首先由林江教授发言,他简要地介绍了东莞市农民工的生存现状以及东莞市政府针对农民工群体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认为农民工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旧存在不少问题。他指出目前的困境在于缺乏资金来提高农民工的福利,资金的筹集以及筹集之后的运用管理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民间的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则有可能在这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朱善利教授指出农民工基本没有医疗、失业、养老方面的保障,城镇职工的职业培训体系也未将农民工纳入其中,此外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留守儿童,这些都亟待解决。同时农民工也间接带来了其他的问题,例如造成伪城市化现象,农村土地资源和住房资源的浪费,交通压力等。吕旺实主任认为农民进不了城,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身份上,没有城市户籍;其二是经济上,收入无法维持在城市的长久稳定的生活。另外他还指出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之后,怎样解决其就业问题,保证其稳定的生活,即经济体的内部消化问题,这都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陈祥东处长以其丰富的工作经验,从实际执行的角度谈了他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政府在解决农民工精神生活匮乏等关乎农民工福利的问题方面还有所欠缺,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为改变此种状况就急需解决中国当前财政体制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问题。肖国良教授则引述历史事实,认为目前应该借鉴19世纪工业化时期德国俾斯麦的政策——推行社会保障,而要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资金是关键问题,对此财政收入结构需要做出转变,应主要依靠所得税等税种而非土地出让及地产税。另外他还认为应取消户籍制度,以推动农民向城市的自由流动。袁诚副教授则认为农民工很难“进城”除了政府财力所限无法对其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之外,还因为农民工的“进城”还会改变城市居民的利益分配格局因此可能遭到城市居民的阻挠和排斥。同时袁教授还指出历史上的农民城市化主要靠三种手段:一是英国圈地运动般的暴力手段,二是美国解放奴隶一样的法律手段;三则是日本通过政府管制的手段压低农产品价格迫使农民进城。而中国的情况与日本类似,但存在户籍障碍。许云霄副教授则提到了医疗保险的统筹问题,农民工报销医药费只能回当地,这需要通过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来加以解决,从县级统筹提升至省级统筹再至全国统筹。另外,各位学者还谈到了农村闲置土地的流转问题,由于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出于对将来生活的担忧而不愿放弃农村的土地,这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规模经济的实现。(财政学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