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学科专业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学科动态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科专业»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学科动态

北大经济学院第三届风险管理与保险学博士生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3-05-23

  2023年5月19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第三届风险管理与保险学博士生论坛在经济学院储吉旺报告厅举行。论坛由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教授主持。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周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刘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陈泽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朱南军教授和陈凯副教授应邀作为评审专家对学术报告进行点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教授,以及风保系全体博士生参与本次论坛交流和讨论。

  

  (图1 会场现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教授代表经济学院向与会的各位老师、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她介绍了举办博士生论坛的背景——学院响应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号召,以举办论坛的方式推进校际合作,通过以校外专家评价为主的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全面考核博士生学术研究水平,提升学生培养质量、锻造学生的创新能力。锁老师希望同学们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呈现自己的工作成果,和校内外优秀老师们深入交流,在学习研讨的过程中深入拓展研究视野,创造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论坛主持人郑伟教授希望各位同学珍惜宝贵机会,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从各位评审专家的反馈中发现不足、弥补短板、争取更大进步。

  

  (图2 从左至右分别为锁凌燕、郑伟)

  随后,风保系九位博士生分别就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论文分享和学术报告。2019级博士生杜霞汇报了论文《委托代理模式、层级社会网络效应与代理人绩效——基于保险代理人监管改革的研究》。论文构建了不同委托代理模式下代理人行为决策理论模型,基于《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的外生政策冲击,利用了时间断点回归方法对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式下保险代理人的业务结构、业务质量等行为的变化进行实证检验,同时引入保险代理人之间独特的上下级业缘关系构成的代理人层级社会网络,进一步研究了保险代理人层级网络对政策效果的放大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委托代理模式转变后,代理人更专注于保单业务。下级代理人人数减少但保单质量得到提高;第二,代理人层级社会网络能够放大政策效果,改善代理人业务结构和业务质量;第三,代理人网络存在网络节点和网络结构的异质性。论文进一步提出落实单代理人委托代理制度、稳定代理人网络组织结构等政策建议。

  2019级博士生谢志伟汇报了论文“The Impact of Critical Illness Insurance on Family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Evidence from China”。论文主要研究了大病保险制度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可能对家庭代际支持行为造成的影响,实证研究表面在大病保险制度实施后,子女向父母提供财务转移支付的概率和金额都有所下降,同时大病保险制度对子女数量更多、年龄更大、收入更低的群体影响更大。论文还发现了大病保险制度通过降低个人健康支出以及提高个人劳动参与率这两个机制进一步影响家庭代际支持行为。评审老师们肯定了文章的实证结果,并就论文的制度背景介绍、机制检验的逻辑以及变量选取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2020级博士生刘佳程汇报了论文“Strategic Timing to Switch Plans and Adverse Selection in Private Health Insurance”。论文利用中国一家主流健康保险公司的索赔数据,研究了被保险人策略性换保时机揭露的逆向选择问题,即被保险人可能会提前退保同时转换加入一个更慷慨的保险计划,以获得短期内迫切需要的保险保障。论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建议设立等待期限制提前换保行为,以减轻逆向选择的影响。

  

  (图3 从左至右分别为杜霞、谢志伟、刘佳程)

  2020级博士生吴诚卓汇报了论文《互联网投资者关注、媒体情绪与公司债券收益》。论文主要研究了投资者关注和网络媒体情绪态度对投资者行为决策及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投资者关注提升和负面情绪升温都会导致债券信用利差走扩;第二,投资者关注通过“信息效应”——促进投资者对公司信息的吸收消化来影响信用利差;第三,媒体情绪态度会调节投资者关注对债券利差的影响——当媒体态度更加悲观时,会增强投资者关注对利差走扩的影响;第四,信息不对称也会调节投资者关注或媒体态度对信用利差的影响,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的公司债券信用利差所受影响更强。

  2020级博士生张畅汇报了研究“Motivated Beliefs, Pandemic Shock, and Insurance Demand”。论文基于调查研究,讨论了个体对自己和配偶健康风险的过度自信问题,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个体为配偶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比为自己的购买重大疾病保险买得更多。论文用动机性信念来解释这一现象,即人们为了缓解对未来生病的负面情绪,会有意识地低估自己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个人对自己和配偶的健康风险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估;第二,个体在认知自己风险类型时,相较于认知配偶风险类型,存在更大的偏差,这种偏差个人认为自己比配偶更健康;第三,与形成风险认知有关的消极信号(坏消息)对配偶健康风险认知产生的影响比对自己的影响更大,从而导致个体相对于配偶低估自己的健康风险。

  2021级博士生尹晔汇报了论文“Data-enriched Prediction of Insurance Risk”。论文探索利用另类数据预测健康风险,使用Group LASSO选择值得保险公司花成本获取的数据类别。随后,尹晔介绍了另类数据的定义以及分组。使用重疾险理赔度量健康风险时,另类数据可提高健康风险预测准确度64%,其中另类数据贡献69%预测准确度提升,LASSO贡献31%的预测准确度提升;使用被保险人投保前两年的医保条目数度量健康风险时,另类数据可提高健康风险预测准确度154%,其中另类数据贡献61%预测准确度提升,LASSO贡献39%的预测准确度提升。文章还验证了另类数据并不是既往健康水平的代理变量。被保险人的投保请求记录,移动信息,是否有子女,借贷信息是保险公司应该优先获取的变量类别。

  

  (图4 从左至右分别为吴诚卓、张畅、尹晔)

  2021级博士生茅陈斌汇报了论文“Gender Identity and Participation in Commercial Pension Insurance”。研究从性别认同的视角出发,主要研究了中国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养老负担增加的背景下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不足问题,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不足现象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并加以实证分析证实。论文建立了一个家庭决策模型对个体行为进行理论解释,之后基于CGSS的个人层面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理论猜想。研究发现性别认同会降低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与率,而且仅对女性表现出显著作用,这种负向影响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渠道:婚姻匹配渠道以及生育决策渠道。

  2021级博士生张浩田汇报了论文“Procrastinated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Insurance Expans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New Rural Pension Scheme”。论文研究了社保扩面过程中的拖延参保现象,即存在着很大的行为摩擦,超过30%的农村居民拖延参加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论文基于领取新农保的年龄资格进行断点回归发现:第一,现金转移支付提供了较强的参保激励;第二,政府通过村内外渠道宣传投保有助于减少拖延行为,但两种宣传渠道同时存在时,会产生抵消效应。论文的发现表明了在存在行为摩擦的情形下,政府的家长式政策设计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

  2019级博士生艾美彤汇报了论文“Health Cost Risk, Informal Insurance, and Annuitizing Decisions”。论文首次提供了关于健康成本风险对年金决策影响的实证证据。研究发现健康成本风险增加了养老金参与的可能性,但是降低了养老金参与者的缴费,进一步发现是非正式保险的替代效应引致了这一看似矛盾的结论。在考虑了非正式保险的替代作用后,健康成本风险在养老金参与和缴费两个维度上均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当子女受教育程度更高、个人拥有非正式社会网络、个人收入更低、以及生活在欠发达地区、流动性更高地区和男女比例更高地区时,非正式保险的替代作用会在更大程度上调节健康成本风险对个体年金化决策的影响。

  

  (图5 从左至右分别为茅陈斌、张浩田、艾美彤)

  在每位同学的报告后,评审专家们对其汇报研究成果进行针对性提问,就研究意义、创新价值以及学术规范等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认为研究紧紧围绕中国现实问题,历史结合现实的研究思路清晰,理论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得当,同时也针对研究中部分考虑不周的部分提出了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建议。参会的博士生们认真回答评审专家的提问,并表达了参加本届论坛的收获与感想。

  

  (图6 从左至右分别为陈泽、刘宏、周桦)

  

  (图7 从左至右分别为朱南军、陈凯)

  最后,郑伟老师做总结发言,高度评价了本届论坛的学术质量。他认为各位同学研究主题既围绕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这一学科领域,又呈现多元化特点,涉及内容非常丰富;评审专家点评精准、见解深刻,对同学们后续的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价值。今年恰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建系三十周年,过去三十年风保系有赖于社会各界、兄弟院校的大力帮助,未来三十年希望兄弟院校能一如既往支持北大风保系的发展,共同推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的研究水平更上新台阶。

  

  (图8 与会人员合影)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李岱沅 供稿/摄影;姚奕 审核)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