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学科专业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学科动态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科专业»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学科动态

风保系30周年|孙祁祥教授在北大风保系30周年系庆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3-05-28

  【编者按】2023年5月27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30周年系庆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首任系主任、终身名誉主任孙祁祥教授应邀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立德、立功、立言:北大风保系的追求”的讲话。以下是孙祁祥教授的讲话内容。

  (图1 孙祁祥发言)

  立德、立功、立言:北大风保系的追求

  孙祁祥

  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事们、同学们、校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北大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三十周年系庆的大喜日子。见到这么多的同学、老师、朋友,特别是在三年疫情之后,非常感慨。

  自我们系1993年成立以来,每五年举办一次系庆,这次是第六次了。我记得在前五次,每次讲话时我都很动情,甚至会落泪,但我想今年应该不会了,不是因为我不再动情了,而是因为我和我无比钟爱的风保系都长大了,“三十而立”嘛。

  那天,我在认真思考在系庆上应当讲些什么的时候,突然发现,“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真是一个很有说头的数字,比如老子《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比如儒家思想中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而细细想来,这两个“三”似乎也很能诠释北大风保系走过的这三十年。

  三十年来,我们系始终秉持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经济学院“经世济民”的理想情怀,致力于保险、风险管理、精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

  三十年来,我们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三十年来,我们系师生树立德行,建功立业、著书立说。

  而三十年于我来说,则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因为我是从这个系成立的第一天起陪伴它走到今天的唯一人选。我从当年的青年学子到今天的荣休老人;从创系主任到名誉主任,三十年里的酸甜苦辣我尝了一个遍,我庆幸、我感恩、我欣慰!这也是每次系庆时我之所以非常动情的缘由之一。

  三十年的坚守始于信任。

  年轻一些的人可能不知道,我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所学专业都是政治经济学,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经济发展战略。而因为工作的需要,我“被动”改变了学术研究领域和方向。那是1993年的12月,当时的院长晏老师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跟我做了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于是,我从一个当时已经比较得心应手的宏观经济领域转到了一个之前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专业。

  1994年的8月份,我在美国林肯国民保险公司的资助下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商学院学习保险学。一年之后,我按时回国返校以后去见晏老师,他对我说:“孙祁祥,你按时回来太好了。当时有些人认为不应该放你出国,因为当时许多老师出去以后都没有回来,而你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出去以后肯定也不会回来的。我对他们说,孙祁祥会按时回来的。但说实话,心里还是没有底,现在你按时回来了,真是太好了”。之后,他还在全院大会上表扬了我。这时,我回想起来,晏老师在春节期间给我写过一封信,但信中根本没有提到希望我按时回国之类的话,而只是谈了院里的现状和发展规划。我体会到了晏老师的那份良苦用心,无比感动晏老师给予我的那份高度信任。

  这份信任还来自校内外、业内外、国内外许多的著名机构和个人,包括今天来到现场的朋友们。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还要特别感谢三位已故的先生。他们是我的恩师、北大经济学院的萧灼基教授,哈佛大学的Martin Feldstein教授和阿拉巴马大学的Bill Rabel 教授。他们对我事业的影响和帮助是我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

  来自各方的信任是我最初的工作原动力。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唯有认真工作、努力奉献,才能报答所有人对我、对我们系的鼎力支持。如果说过去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这成就属于所有信任、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机构和个人;如果说过去我们获得了许多赞誉,这赞誉值得所有信任、支持和帮助我们的机构和个人来分享。

  三十年的坚守合于团队。

  我是如此的幸运,能够工作在一个无比优秀的团队里。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喜欢用“温暖的大家庭”来称呼“北大风保系”这个我们各自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与之有过“交集”的组织;喜欢用“优秀是一种习惯”来激励自己;喜欢用“问自己为这个集体做了什么”来要求自己。大家珍惜彼此,互帮互助,处处彰显真情与真爱。

  2021年10月,我在系里为我精心举办的荣休仪式上讲了下面这段话——“首届本科生1994级12位校友捐资设立了‘九四开拓奖’;1995级30位校友捐资设立了‘九五先锋奖’;其他级25位校友共同捐资设立了‘险峰奖’……,我由衷地赞赏和钦佩同学们的举动,与此同时,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在我退休之际,再为系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我今天捐资设立‘ 孙祁祥基金’的初衷,我希望这个火种能发展成燎原之势,为我们学科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财力保障。我祝愿并相信这个从创建之初我就一路陪伴至今的学科,能够永葆她的那种蓬勃发展之势”。今天,我很高兴也非常荣幸能为首届“孙祁祥奖学金”的获奖者亲自颁发证书。但应当说,我是代表我们这个优秀团队来颁发这个奖学金的,因为,“孙祁祥基金”中还包括系里的老师和学生以及众多校友的爱心捐赠。

  (图2 系庆晚会上师生合唱《明天会更好》)

  三十年的坚守成于使命。

  虽然最初并不是我主动、情愿进入到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这个专业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发认识到我和我的同事及学生在从事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喜欢用“医者仁心”、“师者仁心”来形容这两个职业的崇高和伟大。医者仁心,因为医生“救死护伤”,让患者及其亲属重获生命的意义,重感生活的美好。师者仁心,因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启人心智,让人摆脱愚昧、走出混沌,同样是让人感受生命的意义,感觉生活的美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险同样是释放“仁心”的一个行业,因为保险人在被保险人于危难之中“雪中送炭”,让人们在安心、放心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感觉生活的美好。

  “生、老、病、死、财产损失……这是构成人类社会主体要素的所有自然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严酷事实。如果没有完备的应对制度,人类的自然生命过程就是悲催的,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道路就会更加泞泥。而保险就是这样一项伟大的制度,它具有直面不幸、雪中送炭、改变厄运、保障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它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完美地彰显了人类生命价值意义的一项制度安排。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保险制度,人类社会前行的步伐将会缓慢得多。

  我一直这样认为,人们对保险的理解越深,我们的职业崇高感就越强,工作的意义就越大;同时,我们也能通过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承担自己的使命,来最大化保险的价值,来更好地为全社会服务!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我一直感到自己非常幸运,在燕园度过的34年当中,我亲历了北大的三次大型“百年纪念活动”,每一次都让我感慨万千,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第一次是1998年北大100周年校庆时,我有幸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校庆前江泽民主席视察北大时校方举行的小型座谈会,之后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纪念大会;第二次是2012年北大经济学院建院100周年,我作为时任院长,组织和参与了前后长达3个月的各项纪念活动;第三次是2019年“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我和另外两位教师一起,领唱了校方在未名湖畔精心组织的“歌唱祖国”的大型歌会。

  今天风保系30周年的系庆活动再次让我思绪万千。我庆幸在我最富有青春活力的岁月中与你们相识,与你们同行,与你们共创了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北大风保系。30年来,我珍藏了许多你们给我的信件和贺卡,你们的话语一直感动着我、温暖着我、激励着我。从你们身上,我读懂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看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境。虽然北大风保系今年只有30岁,但我相信,一代代的北大风保人会薪火相传,久久为功。就像今天的我们在向100年前的先辈致敬一样,70年后的后生们也会以他们的方式向今天的我们致意!“立德、立功、立言” 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是人生追求之目标。而立之年的北大风保系一定会将此作为座右铭,续写下一个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乃至永远的辉煌。

  (图3 现场大合影)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