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下午,第161次RMI(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读书讨论会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05会议室举行。读书会由2022级博士生于梦迪主持。2023级博士生惠同做主题汇报。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及全体博士生参与了此次讨论会。
惠同分享了2024年发表在 Econometrica 上的文章《Endogenous Information and Simplifying Insurance Choice》(信息内生性与简化保险选择),该文结合理论模型与微观数据,考察了健康保险市场中个体如何在面临信息成本的情况下做出选择。作者基于美国Medicare Part D的行政数据,构建了一个结合理性疏忽(Rational Inattention)机制的离散选择结构模型,发现个体的信息获取决策受到决策失误后果的显著影响。在后果更严重时,个体倾向于主动获取信息,从而做出更优选择。报告进一步通过反事实模拟量化了信息摩擦带来的福利损失,显示平均每人每年约损失$412,其中$127可归因于信息成本。
此外,作者模拟了简化保险选择对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删除效用均值最低的25%计划可以带来人均$55的福利增益,其中80%来自于信息获取成本的减少。同时,适度设置自付上限也可进一步提升福利。这些结果强调了通过合理简化选择集、降低信息成本可以改善消费者选择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福利。

在讨论环节,与会者围绕文章的建模思路与政策含义展开了讨论。2020级博士生刘佳程从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模型中个体对计划效用的先验分布的构造与一致性假设的含义,探讨其在信息成本建模中的作用。2020级博士生尹晔补充了相关文献综述,梳理了关于是否应简化美国Medicare Part D计划选择的两种观点,并对文章中预期自付额构建方法的合理性提出了技术性问题。郑伟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该文章展示了结构模型在识别信息摩擦方面的巨大潜力,对保险市场政策设计具有启发意义。他进一步强调,在中国逐步完善药品报销制度与商业补充医保体系的背景下,适度引导并简化保险选择路径,也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此次读书讨论会为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的博士同学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健康保险微观机制的机会,也激发了关于信息摩擦、福利评估与政策优化的研究兴趣。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惠同 供稿;姚奕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