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学科专业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学科动态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科专业»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学科动态

郑伟:提升慢性病风险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5-06-30

  2025-06-2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但是延长的寿命不都是健康寿命,也包括非健康寿命。2025年2月,日内瓦协会发布研究报告《保险与长寿经济:百岁人生时代下的保障探索》,其中提出,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12个国家,平均而言,人口预期寿命78岁,而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只有67岁,两者相差11年。这11年即是非健康预期寿命,慢性病是引致非健康预期寿命的主要因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这凸显了慢性病风险管理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正处在慢性病风险管理的关键时期,笔者提出“零一二三四”的政策建议,即贯彻“零级预防”,守住“一条底线”,倡导“双向行动”,关注“三个分类”,完善“四重保障”。

  贯彻“零级预防”

  传统的慢性病“三级预防”包括第一级“病因预防”、第二级“临床前期预防”和第三级“临床预防”,三者分别强调在疾病尚未发生时、疾病的临床前期及临床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进行防治和管理。

  有研究表明,个人罹患慢性病的概率其实与其胎儿、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状况高度相关,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零级预防”的重视,从源头上遏制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趋势。“零级预防”在传统的“三级预防”之前开展,强调在各类危险因素出现前通过一系列措施将预防工作关口前移。

  守住“一条底线”

  从环境因素看,清洁的水和空气、完善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及无烟的居住和办公环境都有利于降低慢性病患病率。环境因素具有影响范围大、覆盖人群广、干预时间长的特点,健康环境的建设需要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共同努力。

  对于工作人群,政府与企业应当提供能够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工作条件舒适的工作区域和工作场所。对于居民和社区,政府应当提供良好的垃圾处理系统并改善公共卫生条件。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积极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守住一条健康环境的底线。

  倡导“双向行动”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从生活方式因素看,吸烟、饮酒、不健康互联网使用等均会增加个体罹患慢性病的概率,而充足的睡眠和体育锻炼及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够有效降低慢性病患病率。相关部门应通过倡导“做减法”“做加法”的“双向行动”推出一揽子健康行动方案。

  一是“做减法”,为健康减负,如控烟限酒,限制膳食中盐、油、糖的含量,警惕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带来的慢性病风险;二是“做加法”,为健康加码,如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提升健康膳食素养,鼓励睡眠不足人群增加睡眠时间。

  关注“三个分类”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病种之间的差异,慢性病风险管理工作应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原则,重点关注“三个分类”,促进地区之间、人群之间、病种之间慢性病防治资源的合理分配。

  以人群为例,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差异化健康干预行动。针对患病人群,提高慢性病诊疗工作的效率、科学性和规范性,积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针对高危人群,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和早诊早治,采用个性化干预手段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针对一般人群,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营造健康生活的社会风尚。

  完善“四重保障”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其他形式保障在内的“四重保障”,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医疗救助是托底层,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主体层,商业健康保险是补充层,其他形式保障(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家庭保障等)是延伸层。

  “四重保障”中的每个部分各有其特点、优势和不足。医疗救助的目标群体为低收入人群,其特点是救急难、兜底线,优势是由政府提供,可防止发生突破社会底线的极端事件,不足是其主要针对困难群体,适用面较窄;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群体为全体人群,其特点是广覆盖、保基本,优势是政府主导、覆盖面广、认可度高,不足是保障水平有限;商业健康保险的目标群体为中等收入及高收入人群,其特点是市场化、多元化,优势是产品丰富多样,可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医疗保障需求,不足是信息不对称(尤其是逆向选择)导致交易成本较高,普及率不高;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家庭保障等其他形式保障的目标群体并不固定,其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优势是不受正式制度的刚性约束,较为灵活机动,不足是其通常属于非正式制度保障,不确定性较高。

  目前,基本医疗保险主要为参保人群提供医疗相关的基本保障,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需要商业保险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基本医疗保险提供有效补充。商业保险公司应当采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综合考虑慢性病患者在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和临终关怀等不同阶段存在的不同保障需求,积极开发适合慢性病群体的保险产品,提升对慢性病群体的保障能力。商业保险公司可与医疗机构、护理机构和康复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不同维度的保障能力建设,为健康中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转载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887期,2025年6月25日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