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下午,第169次RMI读书讨论会在经院305教室举行。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2023级博士生王心怡分享了一篇来自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的文章“Fintech entry, lending market competition, and welfare”。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讨论会。
这篇文章聚焦于三个关键问题:什么因素驱动了金融科技进入市场?金融科技进入如何影响银行行为、市场竞争和整体投资?这种竞争格局的变化对社会福利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研究设计方面,作者基于Salop(1979)的空间竞争模型,将企业家分布在一个环形城市中,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展开竞争。二者存在三大核心差异:在定价灵活性方面,银行实行统一定价,而金融科技可以基于位置进行价格歧视;在监督效率方面,银行的监督效率随“距离”下降,而金融科技凭借数字化技术实现无差异监督;在资金成本方面,两者可能面临不同的融资成本。此外,研究还引入了金融科技提供的“便利性收益”,以反映其非价格竞争优势。
研究发现存在三种均衡状态:封锁进入、潜在进入和实际进入。价格歧视能力是金融科技进入市场的关键驱动力,即使其在监督效率或资金成本上不具有优势,仅凭定价灵活性就足以打开市场。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由于存在监管不对称,银行难以实施价格歧视,而金融科技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如果银行也能实施价格歧视,金融科技的进入门槛将显著提高。

这项研究为理解金融科技如何重塑传统信贷市场提供了理论框架,对监管政策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汇报结束后,与会师生就模型设定、政策含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王心怡供稿;李明蔚 供图;姚奕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