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学科专业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学科动态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科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学科动态

【学术视点】王跃生等:堵车的经济解释

发布时间:2012-05-21

近闻北京的机动车已超500万辆。虽采取各种限制措施,堵车未见明显好转,或愈加严重。不久前纽约公干,曾驾车亲历纽约交通,感觉两地交通拥堵的差异主要来自人的行为。一些现象可用经济学来解释。不过,在以经济学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与人类行为日渐泛化的当下,经济学的运用又必须谨慎,以免以偏概全,似是而非。

纽约和北京都是国际大都市,人口数量和密度大体相当,在两大城市开车,共同的体会是车流滚滚。北京纽约都堵车,但纽约的行车秩序大大好于北京。在纽约,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打出并线信号灯,平行的车就会让出一条道来,礼让已是一种习惯。而在北京,争先恐后、见缝插针的抢道现象随处可见,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比比皆是。因此,尽管纽约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将近北京两倍,但相对而言,纽约的交通拥堵程度反而远不如北京,在纽约开车的心境也比北京好得多。

对于此类人们交通行为影响交通秩序的现象,经济学者曾经做过各种解释,试图找出人们行为的经济学基础。最有名的解释就是以“囚犯困境”模型的非合作博弈来解释。

博弈论中有著名的囚犯困境模型,其要旨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出于个体理性的自私自利,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的行为,结果很可能损害自身利益,造成两败俱伤的“纳什均衡”,谁也得不到好处。如交通行为中,每个人都想快,争先恐后你争我抢,甚至违反交通规则,其结果必然是交通秩序混乱,谁也快不了,如同北京的交通。而如果大家选择遵守规则、互利合作,礼让利他,其结果反而会带来合作利益,交通顺畅有序,如同纽约的交通那样。

经济学家们用这样的道理试图告诫人们,在交通活动乃至各种社会生活中,应当讲道德,守规则。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交通秩序乃至整个社会秩序都会大大改善。

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情况完全不是如此。学者的理论到了现实世界完全不起作用,甚至被嘲笑为书生之见、纸上谈兵。交通参与者未必不知个中道理,但到了现实中依然你这个你争我抢,互不相让。难道是理论错了?还是现实太过狡黠?

其实,既不是理论不对,也不是现实诡诈,而是我们对理论的理解不足,应用不当,将经济理论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的结果。所谓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是绿色的,

譬如囚犯困境模型,出现合作博弈均衡的条件是同一些参与者的多次重复博弈。只有是同一些参与者经过足够多次的重复博弈,才有可能产生合作与利他的行为。而在具体的交通环境中,并不总具备这样的条件。同时,合作均衡的出现还需要人们的理性、车与路的条件大致均衡。然而,在具体交通行为中,人们的理性不足,车与路有时候严重失衡。这进一步降低了合作均衡出现的可能性。

进一步说,即使交通行为中具备了产生合作均衡的诸条件,现实世界中的合作均衡也未必一定出现。因为人的行为动机是非常复杂的,并非单一理论可以完全覆盖。比如,人们的交通行为经济学除了有囚犯困境模型解释之外,还可以用其他理论来解释,比如 “劣币驱逐良币原则”。

劣币驱逐良币原则也是经济学中一个有名的定理。说的是铸币流通时代,成色不足的劣币如果能与成色充足的良币共同流通,谁也不愿意把成色充足的良币拿出来用于交易,都会拿劣币流通,于是劣币会将良币驱逐出流通领域转为储藏,市面上流通的就都是劣币了。

将劣币驱逐良币原则引入社会行为领域,不良的违规行为如果经常能带来利益而不受到惩罚,“会闹的孩子多吃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私违规,终将会把遵守规则的良性行为排斥掉。我们交通中的加塞抢行泛滥、公交车上车时的争先恐后,使守规矩排队的人总是上不去车,礼让守法的司机总是被堵被抢,守规矩者会越来越少,交通会越来越差。这都属于劣币驱逐良币一类。此时,合作博弈的均衡就很难出现,出现的都是多败俱伤的纳什均衡。

 

                                    (载《人民日报》2012年5月21日)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