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水滴石穿”,做好科研工作始终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本源和初心。近年来,经济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学术研究为核心,全面推进部署各项科研工作有序开展。2019年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正式公布,我院在此次项目评审中收获颇丰,获得资助项目数创经济学院历史新高,标志着我院科研工作取得阶段性成就。
在学院日常科研管理方面,学院设立了中青年教师种子基金,支持中青年科研骨干潜心开展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学院还定期举办学术午餐会、工作坊和其他科研交流会,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切磋的平台,助力科研水平全面提升。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项目的收获反映了经济学院科研工作的进步和科研环境的优化,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经济学院的学科建设夯实了基础。
官微正陆续推出获得资助的老师及其项目介绍,敬请关注。
季曦,北京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与模型、生态经济思想史、宏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投入产出方法等。从事《生态经济学》本科教学近10年之久。在Ecological Economic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30篇为英文国际核心期刊论文(20篇为1区期刊),其中24篇为SSCI检索收录,6篇为SCI检索收录,独立著作1部,参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Robert Costanza组织的《Sustainable Wellbeing Futures: A Research and Action Agenda for Ecological Economics》的书稿撰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多项课题。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探究生产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疏于关注经济运行的内部机制,常将经济生产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过程视为一个“黑箱”。这种黑箱的处理方式发轫于边际革命。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分析工具数理化的重视引导经济分析走向了数量关系的探讨,其关注重点渐渐从资源总量转移至边际交换量。后续的经济增长理论将不同种类的生产要素统一数量化为单一的一种或者几种要素投入,生产要素之间的自然属性与联动属性渐渐被处理为外生变量。由此,经济学在研究经济生产时将研究精力集中于探究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最优权衡取舍与资源配置,并通过数学模型不断内部化经济系统认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经济运行过程的黑箱开始密闭形成。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经济生产过程的处理方式,决定了经济学想逛理论内部并没有打开经济运行黑箱的动机,从而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的盲点,以至于我们很难看清经济增长的本质,也很难回答经济增长的边界在哪里以及经济发展的最优目标到底是什么等问题。
经济系统既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也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其运行机制复杂多元,凭单一学科难以解释。我们认为,重视经济运行过程的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广泛吸收了经济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思想和理论的生态经济学具有良好的打开“黑箱”的基础。虽然该学科借鉴多学科理论在探索经济运行机制方面做了初步尝试,但远没有形成核心的理论方法体系。生态经济学应确立“打开经济运行黑箱、解构经济运行过程”这一关键学科目标,并以此为中心,构建起自身的核心理论方法体系。
发展中的生态经济学借鉴多学科理论在探索经济运行机制方面做了初步尝试。生态经济学继承和发扬了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科学的思想。以魁奈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重农学派继承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灵感,尝试用自然哲学的思想和原理解释经济运行的过程。19世纪诞生的热力学理论通过物理学上的革命,为重农学派的哲学灵感提供了理性和科学的依据,为古典经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自然理论前提。同时期产生的社会能量学将热力学定律应用于社会问题的分析,既考虑经济问题,也集中于人类社会组织与文化等道德伦理层面的研究,同时兼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思辨,为打开经济运行黑箱提供了社会维度的基础。之后普利高津的“不可逆”、“耗散结构”、“系统论”等理论的发展为生态经济学打开经济运行黑箱提供了更好的理论工具。然而,生态经济学吸收了很多自然科学、经济科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洞见,但缺乏有效的整合,远没有形成核心的理论体系,也没有打开经济运行的黑箱。我国于上世纪率世界之先提出发展生态经济学的学科目标,是世界上最先提出生态经济学学科建设这一宏愿的国家。然而,我国生态经济学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湮没于源源不断的现实需求之中,而在学科理论推进与构建上几乎处于冰封的状态。要实现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复兴,理论破冰已是历史必然。
本课题将围绕“打开经济运行黑箱”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构建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模型——经济解构模型。首先基于科学发展史梳理生态经济思想的历史脉络,追溯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路径,梳理生态经济学的思想变迁及其内在逻辑,明晰生态经济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定位,提炼并赋予这门学科精神和历史使命,形成生态经济学在科学发展史中的时空图谱;然后,结合热力学,信息熵,协同论等复杂科学理论以及嵌入理论、社会网络理论、新价值理论等新经济社会学以及新政治经济学中的理论进展,分析支配经济运行的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确立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建立生态约束和社会约束下的经济解构模型,打开经济运行黑箱,完成生态经济学核心理论的构建。同时,将经济解构理论运用于我国社会经济过程的研究:剖析我国经济运行过程,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和主要矛盾,提出“繁荣、公平和持久”的发展目标,确立“高效配置、公平分配、恰当规模”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形成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的理论评估体系,以理论引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