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学科专业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学科动态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科专业» 金融学系» 学科动态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双周论坛第六期: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的银行变革

发布时间:2015-11-02

近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C-FID)、互联网金融千人会(IFC1000)和中国企业家思想群三方联合发起的“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双周论坛”第六期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的银行变革”,来自产、政、学、研领域的40余位专家和专业人士参会。

出席论坛的专家主要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平新乔教授、金融学系主任、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敏教授、中国企业家思想群群主、证券日报副社长梅绍华、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会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秘书长、易选股董事长易欢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教授、李连发教授、中心秘书长冯科副教授、金融学系副教授刘宇飞、赵留彦、助理教授韩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唐方方教授、建设银行数据管理部副经理刘贤荣、廊坊银行零售总监陈树军、小马金融CEO张诚、掌众金融首席战略官谭春、长沙银行网络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朱彬等等。
    大家围绕论坛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宋敏指出:无论大银行、小银行都在探讨互联网的手段,他们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把其现有的金融产品通过这一新渠道推出去,而互联网的思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纯粹把它当做一种工具就有一点落后了。

    冯科认为:未来银行的发展,应该是人物联网,一定要做财产数字化。下一步的金融基础设施应该把所有房产局的房款拿过来,不要纸质的,全部数据化,把所有能够量化的资产,首先房产数据化,比如一个房子1000万,为什么不敢给他放贷500万,炒股票赔了把房子收了就行了。现在中国7亿人有两三亿套房子,还有很多人有其他的资产。把中国人的财产数据化,就迈出一大步,就在这一基础上,有很多交易就可以进行了,只要有交易有创新,我们的经济增长肯定没问题。

刘宇飞提出了从银行1.0到4.0变革的思路。生产方式网络化、智能化,企业间无缝合作,个性化定制、智慧工厂,银行的对象发生了战略性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对象变成了4.0时代的服务对象,由于环境的变化,条件的的变化,银行可以直接给小微客户、草根客户提供服务。

陈树军认为:人才的短缺是银行体系的一大痛点。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50%以上的人员是科技人员,而商业银行由于科技开发机制限制导致科技人员比例较少;此外,中国长期以来在制度安排上只安排了一家银联,造成供给严重不足,这造成支付成为了中国支付体系中的痛点。 
   张诚指出:在整个互联网生态里先天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的流量在哪里?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国内主要的商业银行对于零售业务的支付基本上是放弃的,因为有了支付宝,有了财付通。目前看到商业银行的机会,还是基于现有金融能力的提升,相信银行会逐步考虑收购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战略的。

刘贤荣的主要观点是:从最近几年建设银行服务过的五亿多客户来看,移动互联网的比例跟整个人口的比例差不多,但深入研究后发现, 80后、90后的银行主流客户却在银行客户体系中占有比较低的份额,这是对我们冲击最大的地方。银行和其他公司竞争的态势,可能不是今天的态势,这可能是银行转型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并不怕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冲击多大,希望利用这一商业模式,为银行整个新的转型带来契机。
    唐方方谈到:银行传统职能仍以存、贷、汇、支付清算为主,如果能把这些战略要素分开,再把它重组,这就是战略性的机会。
    梅绍华指出:中国有上市公司中有16家银行,16家银行一年的利润和其它非银行上市公司加起来的利润差不多。这么多的利润、这么容易赚钱,银行是不是有动力去变革,这是个机制问题。
    平新乔提出:《金融通美》认为,金融市场发达了,那么机构就要缩小,整个微观经济学里面是没有机构的,企业的生产元素,然后是市场,没有机构了。银行为什么大,就是资本市场不发达。只要市场发达,功能就会缩小,机构的功能就要被市场所替代,就是这一法则。不建议银行做大做强,也不建议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一个国家把银行做大做强了,其经济就不可能有高效率;另一方面,银行提供经常性流动功能,互联网金融至少在目前的条件下,还不能取代这一功能。
    李连发认为:如果获得资产的收益是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跟劳动者待遇的提高联系在一起,和消费联系在一起(由消费推动的增长本身也不是健康的,)如果是这样的资产收益,互联网金融获得收益比银行获得收益更有正当性。银行可以挣钱,但并不等于说银行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是利于经济的。
    黄震指出:现在银行做电商,没有抓住重点,将来这些业务注定还会继续剥离出去,用其他的方式进行合作,或者说继续控股,允许它作为一个新的投资机构,可以赋予银行新的功能,是未来的任务之一。
    谭春的看法是:P2P在中国被质疑和否定,其实都是对P2P技术应用在金融领域中的优势特征到底在哪里没有搞清楚,概括成两句话:一是分布式的匹配资金,让资金分散,第二是分布式的匹配风险。现在没有充分运用这些优势,又形成了集中,导致产生了问题,这都是没有运用P2P技术的优势造成的,而不是反过来我们来指责P2P制造的问题。
    赵留彦指出:P2P做信息中介,为什么在这一定位上发展不起来?它不能很好解决信息不对称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我们真的在P2P这方面要求定位为信息中介,而不是一个增信,做资金池的话,P2P的优势在哪里?
    韩晗指出:在存款方面,银行的一个新的竞争对手是货币市场基金。贷款方面,银行的对手是什么呢?天使基金、天使投资人、投行,他们可以做贷款。这么多“狼”加起来,能不能咬死银行呢?就是说,银行有很多的功能,但是,它每个功能都可以剥离出来,由另一个公司单独来做。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