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学科专业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学科动态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科专业» 金融学系» 学科动态

“比特币”的幻象与货币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3-10-09

                          “比特币”的幻象与货币的未来

                                     刘宇飞

 

数月以来,“比特币”受到的热切关注持续不退。日前,一则关于德国政府正式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的报道可以说为这一“比特币热”加添了最新的一把干柴。这一报道指,德国成为全球首个正式认可比特币合法身份的国家,认为比特币已经成为未来货币发展的重要方向,并断言其全球转正已为时不远。不难看出,得到政府部门对于其货币地位的认可,被看作是比特币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突破和延续数月以来比特币价值长期涨势的重大利好。不过,这一看法同时也延续了流行的对于比特币的迷思与虚幻的想象。

基本的一点是,比特币于2009年面世以来,一向以摆脱政府控制的货币供给为主要特点,所以本质上应该并不需要将政府认可作为其成长的前提条件。而从政府方面看,比特币作为一种被认为终将取代政府货币的未来货币,政府又怎么会轻易承认其合法地位?可以想见,此中必有对政府政策的误读和对比特币的特点及作用的误解。

细读有关德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式承认比特币的原始报道,不难发现有关媒体的确是做出了有选择性的解读。德国财政部在回复国会议员对比特币地位的质询时,表示将比特币视为“记账单位”和“私人资金或私人财富”(private money),可用于私人交易,受制于德国银行业法规,作为一种小范围多边清算的金融工具,并不具有完全的通货地位(not a full-fledged currency),与电子货币或外国货币不同。而有关国家对虚拟货币的类似做法早已有之,旨在对其加强监管和实施税收管辖权,我国2008年11月也曾宣布对网络虚拟货币交易所得征税。所以,所谓对比特币的政府“认可”其实并不是什么“划时代”的事情。

值得一说的是,在比特币戏剧性的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这类“幻象”功不可没,使其从各种虚拟货币中迅速脱颖而出。

最易打动人心的“幻象”就是认为其货币供给总量封顶的固有属性使其可以“完胜”其它货币。具体地说,比特币的供给量是由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算法限定的,即使人们“挖矿”不止,最终比特币的数量也不会超过2100万,绝无滥发货币的可能,这就彻底打消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恐惧。自觉或不自觉地持有“货币数量论”的人们坚信,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所以,相对于现实世界中不断推出各种“量化宽松”政策的、由人控制的中央银行,以及相对于虚拟世界中由各种网络公司发行和控制的虚拟货币,比特币供给的不可操控性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追捧。殊不知,这恰恰有可能使其完败。

当对比特币的需求如比特币支持者期待般增加、到了超过其既定的货币供给量上限之后,其供给量封顶的特点固然可以保证通胀不发生,但却会推动相反的通货紧缩,即商品价格的持续下降。买者固然欢迎这一趋势,但卖者却刚好相反。而每个人不可能只做买者不做卖者,也就难免不遭受损失。比特币越受欢迎,通货紧缩的问题将会愈加严重。更有甚者,如果人们发现每一元比特币变得越来越“值钱”,那么就愈益不会轻易将其作为支付手段“花掉”,而是会有动力将其窖藏,退出流通,从而,其作为货币的最基本的属性将会消失。当然,只看中比特币升值空间的投资者不会在意它是不是真的具有货币的基本属性,但如果比特币没有了作为货币的未来,其价值也便完全没有了基础,彻底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比特币还有一个令人迷惑的“幻象”,看上去更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前瞻性。针对国家垄断货币发行的弊端,哈耶克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货币的非国家化的构想,主张允许私人部门发行货币,并形成竞争性的货币发行的局面,以达成货币稳定。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取得极大进步、并且看来还会继续取得进步的当下,比特币借助所谓开源的点对点(peer to peer)技术,完全抛开了政府权力对货币的集中控制,形成了分散化的货币体系,因而被认为是在哈耶克指出的方向上迈出了扎实的步伐,代表着货币的未来。

虽然不能全然否认比特币的实践中包含有与哈耶克理念的暗合之处、以及包含有未来货币特征的信息,但是显然比特币与哈耶克的理想的货币体系之间存在着不小差距,也并不是货币的全部未来。

突出的一点是,比特币的实践中完全没有哈耶克强调的货币供给的竞争。在比特币挖矿难度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已经出现了基于类似原理的若干新数字货币,如莱特币(Litecoin)和瑞波币(Ripple)等等,虽然各有不同的后发优势,但往往被讥讽为山寨比特币,不被看好。殊不知有竞争才更合乎哈耶克的本意。何况比特币供给量的上限也限制了它作为普遍被接受的货币的前景。

而说到多种货币的竞争,值得进一步拓宽视野,考虑在有关地区人们的真实生活中早有实践的多种补充货币,包括名目各异的时间货币、范围大小不同的社区货币、以及不同形式的“当地交换贸易系统”(LETS)。这些补充货币的实践为那些最需要钱但又最缺钱的群体创造性地提供了货币的服务,改善了他们的福利。在未来的货币格局中也不应没有这些货币的位置。

如果说比特币的实践让人们看到了货币的未来,那么,其特征应该是“分散化”和“竞争性”的加强。但从对比特币“幻象”的初步揭示中也可看出,分散化趋势的加强,绝不会发展到取代“国家货币”的程度。所以,未来的货币体系的格局应该会如美国学者贝尔纳德·列特尔曾经借用中国的太极图所描绘的那样,“国家货币”与多种形式的补充货币相互竞争与互补,和谐共存。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