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学院架构
    •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 专职教师
    • 博士后
    • 荣誉教授
    • 讲席教授
    • 特聘教授
    •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 项目介绍
    • 通知公告
    • 教学动态
    • 常用下载
    •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 信息公告
    • 本科项目
    • 硕士项目
    • 博士项目
    • EDBA项目
    • 双学位项目
    •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 基础研究
    • 智库建设
    • 科研项目
    • 成果奖励
    • 学术论坛
    • 财经时评
    • 工作论文
    • 研究机构
    • 异地机构
    • 学术刊物
    •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 合作交流
    • 学位项目
    • 交换项目
    • 假期学校
    • 名家讲座
    • 会议论坛
    •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我与经院
    • 校友会
    • 校友卡办理
    • 捐赠与发展
    • 校友平台
    • 校友服务中心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北大主页| 诚聘英才| 招生| English|
  • 学院概况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架构
    联系我们
  • 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博士后
    荣誉教授
    讲席教授
    特聘教授
    荣退教工
  • 教学培养
    项目介绍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
    常用下载
    联系我们
  • 招生工作
    信息公告
    本科项目
    硕士项目
    博士项目
    EDBA项目
    双学位项目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联系我们
  • 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
    智库建设
    科研项目
    成果奖励
    学术论坛
    财经时评
    工作论文
    研究机构
    异地机构
    学术刊物
    金融工程实验室
  • 国际交流
    合作交流
    学位项目
    交换项目
    假期学校
    名家讲座
    会议论坛
    成果感受
  • 学生培养
  • 高端教育
  • 校友中心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我与经院
    校友会
    校友卡办理
    捐赠与发展
    校友平台
    校友服务中心

学科专业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学科动态
  • 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金融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财政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 经济史学系
    专业介绍
    学科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科专业» 金融学系» 学科动态

也谈专家理财

发布时间:2013-03-26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宣布破产了,很是让我幸灾乐祸了一阵。可惜仔细一搜才发现是一家网站调侃这位“伪凯恩斯主义者”挥霍无度的假新闻。在普通人的概念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应该属于高级专家,怎么可能会破产呢?但历史上还真有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卷入破产案的先例。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长期资本基金濒临破产。如果不是美联储介入干预,这家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将提前十年引发美国金融危机。长期资本基金的创始人中便有所有金融专业的学生所熟知的两位诺奖得主,期权定价理论的提出者迈农·斯科尔斯和罗伯特·默顿。后者的连续时间金融理论是现代主流金融学的基础。但就是在这两位大仙的帮助下,华尔街最顶级的基金搞砸了。

 

诺奖得主如此,其他专家自不待言。几乎每年北大学生写的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都会有几篇是关于中国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业绩评价的。而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中国基金经理的业绩贡献为负数。或者说,如果普通投资者买不需要管理的指数基金,那么他们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要显著超过股票基金。其实美国同行的业绩也是一般地糟糕。多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共同基金整体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要显著低于市场指数收益。基金的作用主要是为投资者提供不同风格的选择,而非贡献收益。所以我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如果非要买基金,就买指数基金吧。

 

股评家们会不会表现得好一些呢?答案只有两字:呵呵。2012年8-11月新浪举办的模拟炒股大师赛邀请了55个炒股专家来操盘。在此期间,上证指数为-4.95%,而55个专家的中位数收益仅为-11.66%。其中比较贼或者比较懒的5位专家(如著名的财经评论人“水皮”)从未操作,收益为0%,在55位专家中并列第5。模拟炒股跟实盘操作有不小的差别,但相信读者看了如此的成绩之后,应该不再相信什么股评家了吧?

 

在散户投资者看来,媒体上的股评家通常讲得头头是道。但在专业人士眼中,股评家们的分析一般都缺乏严谨的逻辑,很多观点都不值一驳。某位时常亮相主流媒体的女财经评论人经常缺乏常识地信口开河,成为财经界的笑谈。那么,那些受过一流大学金融专业训练的股票分析师们表现会好一点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中国证券公司雇佣的卖方分析师每年发布几十万份股票研究报告,超过90%的投资建议为“买入”。在过去几年有买过股票的读者应该知道,如果90%为“卖出”建议显然更合理。

 

和基金经理的情况相似,卖方分析师的差劲表现也是国际惯例。以2009年为例,华尔街分析师最看好的十大股票平均收益为22%,最不看好的股票平均收益“仅为”70%,同期标普指数涨幅为26%。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卖方分析师存在的目的就是招揽生意。如果分析师建议客户卖出某上市公司的股票,那么东家将很难从这家上市公司接到发行股票的活儿。

 

从2001年开始,美国证交会开始着手调查华尔街投行分析师的利益冲突问题。监管部门的调查表明,前十大投行都存在迫使分析师发出过度乐观投资建议的现象。在监管部门诉讼的威胁下,2003年4月华尔街十大投行同意支付总共13.8亿美元的罚金,并承诺保证分析师意见的独立性。从事后效果来看,罚款是交了,研究报告还是没变。2008年初次贷危机前夕,雷曼兄弟公司已经风雨飘摇。但是跟踪雷曼的17个华尔街分析师中,有9个建议“持有”,5个建议“买入”,2个建议“强烈买入”,只有1个建议“卖出”。看过这段,估计大家对华尔街“金融精英”的理解有所增进。

 

我们上面讨论的逻辑有些不连贯。开始我们讨论的是专家们的能力问题,到后面讨论的是操守问题。那么如果撇开操守问题,股评家和分析师们自己的投资业绩如何呢?曾有“中国第一庄托”之称的赵笑云2011年回归中国股市成为私募基金经理,刚开工没3个月基金净值便跌去了1/4,大幅跑输大盘。其他股评家们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针对中国阳光私募基金的业绩回归分析表明,私募基金在同等风险水平下一样跑输大盘。而私募基金经理的三大来源是共同基金经理,股评家及分析师。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源自美国对冲基金,在超过保底收益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可以分取超额部分的20%。因此私募基金的业绩应该是基金经理真实能力的体现。

 

多年以来的学术研究表明,部分基金经理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优于大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便泯然众人。对冲基金在这方面有着非常糟糕的记录。往往一家基金好上几年之后,立刻转头给投资者带来巨额亏损。著名的老虎基金曾在二十年的历史中为投资者带来平均20%的收益,但2000年做空日元带来的50亿美元亏损将其业绩直接归零。2005年不凋花基金经理亨特曾独力带来1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翌年他便创下纪录,一周内为投资者亏掉了50亿美元。2008年做空次贷名噪一时的保尔森基金2012年的业绩表现高居排行榜第一名,只不过这一次是倒数第一。如此种种。

 

这么多年来,有资格被称为投资大师的人并不少,譬如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麦哲伦基金经理)和乔治·索罗斯(量子基金经理)。但相比规模庞大的投资专家队伍而言,有着超凡业绩(以及超凡运气)的基金经理仍属沧海一粟。你愿意亲自操刀去和基金经理们一争高下,还是认命去追随大盘呢?多数人会选前者。由于这个原因,90%的散户跑输大盘。

 

(作者:欧阳良宜;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原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到:

电话(传真):010-62751460/010-62754237 Email:economics@pku.edu.cn

部门链接

  • 北大招办
  • 教务部
  • 研究生院
  • 国际合作部
  • 经济学院官微

  • 北大经院人

  • 经院校友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版权所有